視頻平臺上追劇,尚能“跳過廣告”;演唱會中途,歌星強行推銷,觀眾該如何屏蔽?前不久,民謠組合水木年華因在演唱會上穿插廣告、推銷衣服,引發觀眾不滿。7月17日,該組合發表聲明表達歉意,承認“在整個流程安排、互動環節方面有不妥之處,影響了觀眾的觀看體驗”。
“我們是來聽歌的,不是來看廣告的”,網友的留言,道出了觀眾的心聲。據悉,該場演唱會在開場前便播放大量商業廣告。觀眾好不容易捱到開場,當現場氛圍漸入佳境時,演出突然暫停,緊接著屏幕上亮起了巨幅服裝界面和二維碼,組合成員在舞臺上直接推銷自家服裝品牌。臺下觀眾大跌眼鏡、不禁發蒙:這是演唱會還是推銷會?演出還沒結束,歌手怎么先干起了“副業”?
演唱會強行插播廣告,既破壞演出的連貫性、影響觀眾的觀演體驗,又有“算計觀眾”的嫌疑。該組合和主辦方很清楚,臺下粉絲最有可能為偶像情懷消費,所以才見縫插針,甚至不惜在演唱會中途、觀眾沒有“跳過廣告”的選項時,肆意推銷。但觀眾不是冤大頭,花錢買票,是為聽歌、與歌手互動;廣告喧賓奪主,只會讓觀眾覺得演唱會不值票價。對于真心喜愛音樂的歌迷而言,音樂盛宴中過度摻雜浮躁的商業因素,也意味著對藝術的不尊重、對觀眾的輕視。無論如何,這樣的“帶貨插曲”,都不怎么動聽。
現下,演唱會主辦方中商業組織居多,謀取利益成為繞不開的“旋律”。不少演唱會外,賣明星周邊、拉廣告做宣傳的攤位比比皆是,只要不影響演出秩序,觀眾也不甚介意。但商業的邊界再怎么延展,都當停在舞臺前,停在純粹的音樂初心外。如今通過音樂平臺、唱片聽音樂,越來越便捷、音質越來越好,觀眾仍愿意花大價錢看現場,歌手、主辦方就更該珍惜這份熱情,確保演出質量,用真誠的態度和藝術造詣留下觀眾。
演唱會是粉絲與歌手共鳴的舞臺。這份惺惺相惜,不該被商業的污濁氣破壞;難聽的“帶貨插曲”,下次就別再上演了。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