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飛馳人生2》《慶余年第二季》等多部影視續作成為市場爆款,暑期檔又有《長相思第二季》《唐朝詭事錄之西行》等續作正在熱播。續作指基于已有影視劇的情節、人物、背景設定等元素接續創作而形成的后續作品。續作能擴充既有作品的敘事體量,增加內容敘述和藝術表達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得益于前作的口碑和人氣,續作更容易獲得市場推崇和觀眾青睞。續作還能聯動前作構建影視IP,開拓衍生市場,拓寬營利渠道,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近年來,劇集、電影打造續作已成為創作趨勢,甚至很多多年前創作的作品也重啟續作創作,以獲取IP紅利。但與此同時,好續作難產、越續越乏力的現象頻出,也提示了續集創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問題表現之一是續作質量嚴重下滑,前作魅力難以再續。其形成原因,一則在于對商業效益追逐和藝術水準把控之間的失衡。前作獲得成功后,續作往往會獲得更多資本支持。前作的部分主創因拍攝前作而聲名鵲起,片酬上漲,也提高了續作的創作成本。這些因素使續作背負了獲得更高商業回報的壓力,主創受這些壓力影響,就可能出現以商業考量指導藝術創作,導致藝術質量較前作下降的現象。如前段時間熱播的某電視劇續作被觀眾詬病劇情注水、廣告過多。再則,也源于部分創作者未能處理好前作與續作之間的關系。有的續作換了新主創團隊,他們對前作的故事精髓理解不到位、把握不準,甚至為了凸顯自己的個人風格,導致續作劇情不連貫,人物行為不符合邏輯。也有的續作雖然沿用原班人馬為主創,卻只沿用前作的主題立意或人物關系,甚至直接另起爐灶,在“舊瓶”里裝“變味酒”,加入過多與前作精神不符的解讀。如某都市情感劇的續作只沿用前作幾個女孩同住一層樓,互幫互助、建立美好友誼的框架,卻在其中填充全新的人物關系、職業場景,結果因為新的人物形象過于臉譜化,劇情過于極端化引發觀眾差評。
續作創作問題的表現之二是內容新意匱乏,創作活力衰退。這一現象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部分續作“舍本逐末”,將創作升級的著力點放在外在形式上,如演員陣容、特效制作、宣發營銷等,忽略了對主線情節、敘事策略、人物形象、思想主題等實質內容的創新,從而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和期待落差,以致口碑一落千丈。另一方面,也在于一些續作故步自封,過度倚重“情懷牌”。有的創作前后歷時幾年,創作者忽視了這段時間里市場環境、社會文化語境、觀眾觀賞心態等的變化,機械復制前作的敘事模式和藝術手法,將翻新老梗、重塑奇觀、再現名場面、激化既有矛盾、夸大人設標簽作為內容創新出口,只將前作的“看點”做大,未能將“亮點”翻新,不僅無法提升觀賞體驗,反而會在好感透支后慘淡收場。某愛情題材電影時隔多年推出續作,其中仍然充斥著貧嘴幽默、金句段子,以及物化女性等橋段,給人一種“過時感”。
續作承載著觀眾對佳作再續的期盼,市場對再創佳績的憧憬。鑒于此,改進以上問題,推動續作承續升級,成為打破續作魔咒,打造精品力作,促進影視內容生產良性循環的關鍵。續作要實現對前作的正向承續,首先應保證創作理念的有效傳承,助推創作經驗的現實轉化。為此,主創人員應堅守創作初心和審美追求,制片方也應盡量保持核心創作班底的穩定。以《流浪地球》系列為例,兩部電影都由同一創作團隊打造。所以,影片不僅將中式硬核科幻創作理念一以貫之,還在續作中對前作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反思改進,使《流浪地球2》口碑更上一層樓。
其次,續作創作者應系統開展創作回顧與前作評析,尤其可以從差異化競爭的角度,將前作與同類題材作品進行比較分析。適當運用科學的調研方法,跟蹤市場動態,找出使前作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精確識別前作的優勢,并與時俱進地將這些優勢繼續轉化為續作的核心競爭力。電影《白蛇:緣起》就突破當時國產動畫低幼向、合家歡的類型框架,把白娘子與許仙的前世情緣放在一個符合現代審美的時空下延伸演繹,讓觀眾更能理解這段愛情的來龍去脈。其續作《白蛇2:青蛇劫起》依然用當代藝術手法詮釋中式情感故事,在“蒸汽廢土”的異世界中接續白蛇與青蛇的友情,對傳說故事進行補充延伸,再次受到好評。
再次,要提升續作品質,對作品的內容新意和藝術魅力迭代升級,構建續作自身的吸引力。強化預先規劃和整體設計,提前明確續作在整體敘事結構中的定位,與前作在敘事功能上的差異,并以此作為內容創意的生長點。如可以像《大江大河》三部曲那樣選擇具有廣闊敘事縱深、完整人物弧光、宏大時代母題的文學作品進行改編,也可以借鑒《長津湖之水門橋》《長相思第二季》等探索,同時拍攝、分部/分季播出的模式。同時,可以結合內部試映會、影迷交流會、專家座談會,以及大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搜索等線上、線下反饋收集方法,辯證吸納觀眾對前作的贊賞和批評、對續作的期望和擔憂,完善受眾畫像,繪制需求圖譜,從而精準錨定續作創新的方向與重點,突破前作創作程式。
近年,短淺內容流行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廣博的歷史文化、復雜的現實風貌、深邃的思想觀念、立體的人物群像,更需要系統且連續的深度內容來展現和闡釋。因此,從業者有必要完善影視續作的創作業態,強化對品質的堅守和對創新的追求,以口碑佳作的高質量再生產,描繪時代畫卷,譜寫歲月長歌,弘揚主流價值。
(作者:劉績宏,系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