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聲丨這個“全球第一”很提氣,新質生產力發展有底氣

2024-09-07 17:34:06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近日發布了《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先期報告,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報告顯示,中國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連續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美國位居第二位,其次是德國、印度和韓國。
  再看全球前十大科技集群,日本東京—橫濱城市群位居榜首,中國則擁有四席——深圳—香港—廣州排名第二,北京排名第三,上海—蘇州排名第五,南京排名第九。
  科技創新集群是全球創新指數的指標之一,主要根據《專利合作條約》公開的專利申請中發明人所在地、已發表科技論文的作者所在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對這些指標進行統計和排名,確定全球活躍的科技活動集聚地區。
  去年的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今年,中國將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怎么看這個“全球第一”?
  其一,不容易、很提氣——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的科技創新近幾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戰,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封鎖打壓、“小院高墻”。一會兒把中國高科技企業和相關科研院所列入所謂“實體清單”,一會兒給中國新能源產業貼上“產能過剩”標簽,打壓的措施層出不窮,制裁的清單越拉越長。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能取得這樣的第一,并且是蟬聯第一,沒有攻堅克難的精神,沒有敢于善于斗爭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何為新時代中國力量,何為新時代中國精神,何為新時代中國形象?這也是一例。
  科技競爭向來靠實力說話,中國按自己的節奏,埋頭做好自己的事。試舉幾例。比如在基礎科研領域,在2023年,美國高影響力論文數量已被中國超過。新興技術方面,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專利申請量最大的國家。再看被美國亂貼“產能過剩”標簽的中國新能源產業,英國《經濟學人》也替中國“打抱不平”,發文稱“中國生產的電動車與鋰電池已不止是便宜,更代表了最先進的科技。”不得不說的是,最早被列入“實體清單”的華為,經歷美國制裁后,已重返5G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4.3%,為2020年同期以來最高。
  這些例子無不說明一個道理——企圖打壓中國科技進步是行不通的。“可以說,越是制裁中國,中國就越會努力加快技術進步。我們就是要有這樣的決心和骨氣。”不少分析人士認為。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孫福全認為,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施,我國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創新生態改善,區域創新體系更加高效,科技創新高地不斷發展壯大,這將幫助我國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其二,長志氣、增底氣——
  仔細分析,中國的全球百強科技新集群數量之所以能蟬聯第一,首先得益于我國對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這些創新高地對于完善科技力量布局、發揮‘頭雁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孫福全說。
  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近年來,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學工程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建成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超50個,新建1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因此在今年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中名列第二,澳門—珠海集群也首次入圍。
  科技創新集群脫穎而出,還得益于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認為:“許多科技創新集群同時也是國家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所在地,基礎研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技成果先試用后付費等改革新政在這些地方先行先試,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技強國必須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打造一批世界重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舉措。”萬勁波說。
  不斷增長的高價值專利和知識成果、快速崛起的創新高地,正在為越來越多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蓄勢賦能。
  前不久,在北京亦莊舉辦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一組數據引起關注:中國在全球機器人產業領域擁有19萬項有效專利,占全球約三分之二;中國制造業機器人的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470臺,十年增長近19倍。大會的舉辦地北京亦莊,已經聚集了上百家機器人企業,在這里,企業“足不出區”,就能找到研發、制造、訓練、測試、應用環節的創新伙伴。
  放眼中國的創新版圖,從“一區十六園”的北京中關村到串珠成鏈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從安徽合肥科學島到深圳光明科學城,一批世界級的產業集群也在這些創新高地加快形成:北京中關村信息通信技術產業規模占全國17%,長三角36個高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超全國一半,珠三角催生先進材料等一批萬億級的產業集群……
  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單曉光認為,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中,中國入圍的不少城市群同時也是數字經濟、新能源等產業的聚集地。“這充分體現了創新與發展之間的良好正向關系,更多優質的科技供給對產業的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的賦能作用。”
  科技創新集群不僅是中國創新發展的新高地,也成為全球創新資源的“強磁場”。
  在深圳,蘋果公司、西門子能源等外資企業加速研發中心,從“在中國生產”到“在中國研發”,“加碼”中國的思路發生變化;在上海,一系列有力的專利保護措施,讓德國拜爾、瑞士羅氏等跨國藥企在華發展信心進一步增強。
  正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鄧鴻森所言:“科技創新集群是國家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基礎,這些集群不僅在發達國家蓬勃發展,也在新興經濟體中逐步崛起。”
  其三,全面看、加油干——
  “我們對優勢、對不足,都要有清醒認識,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專家表示,雖然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領域還存在瓶頸制約,在這些方面要繼續加大研發力度。
  以指向現實生產力的科技成果轉化為例,我國高水平論文、發明專利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但科技成果大多躺在“書架”上,還沒有運抵“貨架”,成果轉化率低、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還未根本解決。盡管我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申請國,但2022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僅為36.7%。造成轉化率偏低,確實有著創新主體動能不夠足、各類主體之間的協同不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渠道發展不夠充分等原因。
  “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單曉光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方面作出部署,提出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建立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制度等,很多改革舉措有望在這些科技創新集群率先落地實施,探索實踐更多好經驗、好做法。
  隨著新時代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總體布局初步形成,科技創新集群在高科技產業培育上發揮重要示范作用,將有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賦能,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物質技術基礎。
責任編輯:李璐璐
關鍵詞: 科技創新集群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性图第一页|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手机| jlzz大全高潮多水老师| 五月婷婷俺也去开心|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s|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奇米影视7777狠狠狠狠色|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美女露100%胸无遮挡免费观看| 日本网址在线观看| 91最新高端约会系列178|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十七岁在线观看资源网|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视频不卡| 国产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网|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校园激情综合网| 欧美乱xxxxx|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高清性色生活片|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狂野欧美性猛交xxxx|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精品午夜久久网成年网| 美女把尿口扒开让男人添| 美女爽到尿喷出来| 老子午夜我不卡理论影院|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男女污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