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屆養老專業本科生畢業,被眾多養老機構“搶聘”。通過契合市場需求的學習和實踐,這些“青春養老人”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實踐能力,實現了從校園到工作崗位的無縫銜接。(9月9日《工人日報》)
2019年10月,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發文,鼓勵引導普通本科高校設置家政學、老年醫學等養老相關專業。2020年9月,山東女子學院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成為全國首批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并于當年招生的本科院校。
四年之后,全國首批養老專業本科生順利畢業,并且不出意外地受到了養老機構的熱烈歡迎。不管是在山東女子學院舉辦的雙選會上,還是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舉辦的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專場就業實習招聘會中,都出現了崗位數量遠遠大于畢業生數量、一個畢業生被多家用人單位“爭搶”的局面。這樣的局面,當然是我們所樂見的,同時也勢必會鼓勵國內更多的院校設立與養老服務相關的專業,培養更多高層次的養老專業人才。
近年來,國內養老行業得到蓬勃發展,但是人才供給與需求的失衡是行內普遍面臨的難題。其中,年輕專業人才尤為缺乏。目前國內養老服務需求呈現多樣化、高品質化特點,這對養老服務人才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這也是國內首批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本科生受到青睞的主要原因。作為養老專業本科畢業生,他們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專業素養,更了解先進養老技術和設備。同時,年輕的養老服務人才不僅能提供基礎照護,還能分享新知識,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
國內首批養老專業本科生順利進入養老行業,為后繼養老行業更多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培養開了一個好頭。但我們也必須看到,不管是對于養老機構還是對于整個養老行業,高層次的養老專業人才既要“招得進”,還要能夠“留得下”。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盡管有較高比例的學生愿意投身養老行業,但人才留存問題依然存在。有養老企業負責人表示,超半數的年輕人在兩年內離職。
如何才能更好留住高層次的養老人才?一方面要加大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力度,將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技能培訓納入地方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把遴選出的養老護理專業人才推薦至相關部門,優先參與“勞動模范”“青年五四獎章”“五一勞動獎章”等評選,讓養老護理員的勞動創造和社會價值在全社會得到尊重;另一方面,健全養老服務行業薪酬體系和動態調整機制,出臺養老服務行業入職補貼、崗位補貼、見習留用補貼等人才激勵政策,增加養老服務行業和工作崗位吸引力,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就業氛圍。
為此,一些養老企業開發了照護師、老年評估師等新職位,并提供了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一些機構提供行業內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并承諾提供全面的保險福利;還有企業強調其獨特的企業文化和舒適的工作環境。這都是為留住人才所作出的積極努力,值得肯定,效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