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哈爾濱寒酥滿枝,銀裝素裹。
這個冬天,“冰城”哈爾濱“火”遍了大江南北。不久前的元旦假期,哈爾濱市累計接待游客304.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9.1億元,雙雙達到歷史峰值。澎湃的旅游新動能背后,是哈爾濱底蘊豐厚的冰雪文化,其中就有一項歷史悠久的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冰雪雕技藝。
冰雪雕技藝是黑龍江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被稱為“減法的藝術”。冰雕重在雕刻,美在晶瑩剔透;雪雕注重塑形美在潔白樸實。隨著哈爾濱冰雪旅游知名度迅速提高,這項精湛的非遺技藝也為更多人所知曉。創新技藝、開發特色產品、開展研學活動……冰雪旅游持續帶動冰雪雕技藝傳承升溫。
冰雪雕技藝傳承人張偉洪
張偉洪結合冰版畫、冰雪畫和水彩畫,創新出了冰融幻化、冰彩相融的拓彩冰雪畫;結合古法陶瓷,創新出了讓冰花“綻放”在瓷器上的冰花瓷;結合紙雕和聲光電,創新出了暢銷冰雪大世界文創商店的雪雕畫。依托“冰城”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張偉洪讓越來越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雪花和冰晶中次第綻放,與冰雪雕技藝交融發展。
冰花瓷
受季節和溫度影響,保存時間短,也成為冰雪雕技藝面臨的一大挑戰。為此,張偉洪結合紙雕設計出了雪雕燈,結合琉璃設計出了冰雕燈。“紙和琉璃不會隨著溫度升高而融化,也能讓我們的技藝跨越時間和空間傳播得更久、更遠。”依托“冰城”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張偉洪讓越來越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雪花和冰晶中次第綻放,與冰雪雕技藝交融發展。
雪雕燈
冰雕燈
阿什河畔,以冰代紙、以刀為筆,張偉洪帶著15名來自天津的小朋友進行“拓彩冰雪畫”研學創作,濺起冰花片片。
“咱們腳下踩著的叫阿什河,有人稱其為金朝的母親河。一千年前,女真族人在這里制作冰燈用來捕魚,冰燈就是最早的冰雕。”張偉洪一邊雕刻一邊為小朋友們講解冰雪雕技藝的歷史。“一千年后,我們在這里做的叫拓彩冰雪畫。需要提前在冰板上畫出造型,然后雕刻、拓彩、涂色,再用夾宣紙進行拓印。”
這幾年張偉洪一共參與了十多場研學活動,并且在哈爾濱市奮斗小學、香坊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成立了冰雪雕技藝工作室。“我認為只有讓非遺‘活’在日常生活中、‘活’在年輕人手上,才能真正地傳承非遺的獨特價值。”
這里的人們有一顆“冰雪熱愛”的心,一談及冰雪,就透出天生的親近感,帶著浪漫與驕傲。冰的晶瑩剔透和雪的素雅淡潔,激發了哈爾濱人的靈性、智慧和熱情,以及卓越的想象力與奇絕的審美力。作為中國冰雪文化的搖籃,哈爾濱集合了歐陸風情、民族文化和天然稟賦,鑄就了這獨一無二的“冰雪之冠上的明珠”。這里的“冰雪奇緣”永不落幕,這里的“冰雪熱愛”永不熄滅。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