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軍區天文點邊防連
新兵下連第一課是
保證生存
時刻準備戰斗
寫完家書就上戰場
……
他們在“生命禁區”、邊境一線
成為全軍模范!
保證生存
是這里的一條紀律
在離星星很近、離家很遠的
喀喇昆侖之巔
有一處名為“天文點”的地方
這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
曾經是20世紀50年代初
觀測天文氣象的地方
1959年5月
邊防部隊在此設立哨卡時
將這里命名為
“天文點哨卡”
幾名新兵剛入列天文點邊防連
指導員就囑咐他們:
“這段時間
不用站哨執勤
一定要先適應這里
身體如果出現任何不適
要第一時間報告”
原來
自建連以來已先后有8名官兵
因為嚴重的高原反應
犧牲在了這里
所以
保證生存
在這里成為了一條紀律
為了生存
這里出現了最團結的集體
新兵出現了高原反應
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嘴唇和指甲都發紫
……
班長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
保證24小時氧氣充足
直到深夜
依然有班長查看新兵狀況、送氧氣
天文點邊防連白杰斌說:
“在這個‘生命禁區’
我們如果不團結互助
是不能夠完成任務的
甚至是不能活下去的”
在天文點邊防連
沒有“上下級”
只有生死相依的兄弟
一代代天文點邊防官兵
樂守邊疆,生死相托
他們在“生命禁區”、在邊境一線
成為了全軍模范
2015年8月
中央軍委授予天文點邊防連
“團結戰斗模范連”榮譽稱號
戰斗裝具床上放
隨時準備上戰場
“戰斗警報,執行!”
凌晨3點,情況突發
官兵以最快速度沖出院子
沖上戰車
直到深夜
執行任務的官兵才回到營區
連長介紹說:
“我們是有規定的
有戰斗警報時
必須在兩分鐘內登車完畢
以最快的速度
前出處置突發情況”
天文點邊防連
一直駐守在邊境某地制高點
執行任務的點位均處在邊境最前沿
官兵時刻處于備戰狀態
常年腳上只穿作戰靴
佩戴綠色緊急集合哨
只要有任務,分秒必爭
就連休息時
戰斗裝具也放在床上
天文點邊防連的官兵
有一半在外執勤
有的數月在戰車上巡邏生活
一有情況
他們隨時可以上戰場
“最后一次心跳獻給祖國……”
戰士的家書讓人淚目
新兵上山一個多月后
為檢驗他們的訓練成果
連隊組織新兵和老兵進行了一次
夜間比武對抗
在海拔5000多米的寒夜
這樣的訓練
非常考驗新兵的耐力
新兵們全力以赴
但還是敗給了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兵
訓練結束后
戰士們在夜空下相對而坐
指導員給新兵們講起了
老兵們的故事
“這些班長都曾歷經生死
都是寫過家書的人”
邊防戰士的家書,讓人淚目↓
他們的家書中寫著:
“也許我不是一個好兒子
但是我一定是一名好戰士”
“我的最后一次心跳
獻給了偉大的祖國
請為我感到高興和自豪”
……
老兵的生死誓言
給新兵們上了重要一課
也讓新兵誓死報國的決心
更加堅定
在這些老兵中
有一名叫阮玉樓的戰士
是烈士陳祥榕同鄉
陳祥榕犧牲后
阮玉樓寫了數次留隊申請
一直不舍得離開連隊
阮玉樓說:
“抬頭看天時
他就好像變成一顆星星
在天上看著我
我覺得我守在這里很安心
我也可以像他一樣
把生命獻在祖國的邊防線上”
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
在同一片星空下
在那遙遠的地方
一代又一代年輕的戰士
用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
守護著萬家燈火
時刻準備為祖國和人民去戰斗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