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僅10歲的河南曲劇小演員周若橦因頭裹13層水紗,痛得在臺下不斷落淚,但一上舞臺立馬精神抖擻地完成表演的視頻讓全網關注。小小年紀的她,在舞臺上的精彩表現既讓人心疼,又讓人佩服。不少網友感嘆,這就是傳承的意義!“孩子是棵好苗子,但在曲劇藝術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這是她作為演員的開始,我們還要繼續加油,感謝網友的關愛。”近日,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周若橦的媽媽朱佩佩如此說道。
10歲曲劇小演員頭裹13層水紗
頭痛落淚讓人心疼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段視頻中,這名年僅10歲的梨園小演員周若橦,頭上包裹著層層水紗,戴著精美的頭飾,畫好演出妝容。在舞臺后方,周若橦不停地流眼淚,豆大的淚珠顆顆滾落,讓人心疼。
這段視頻中,同為曲劇演員的周若橦媽媽朱佩佩也在現場。她說,當時女兒頭上裹了13層水紗,纏得頭痛,受不了才落淚。
因為疼痛,周若橦在臺下流淚
“沒想到輪到她登臺,一亮相便精神抖擻,絲毫沒有痛苦的表情,唱念做打分毫不差,我立馬心安了。”朱佩佩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女兒當天演出的是曲劇名劇目《陳三兩》,當時她們是跟隨劇協到山西長治演出的。
“做演員是很辛苦的,女兒在剛起步的階段,還是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讓她有絲毫懈怠。”朱佩佩告訴記者,當時還真有點擔心,女兒在后臺哭了,怕影響演出,還訓斥了女兒,后來看到女兒在舞臺上完美演出,自己又有些自責,是不是對女兒的要求太高了,畢竟年紀還小。
為何要纏13層水紗?
都是為了更好的演出效果
對于女兒頭上為何要包13層水紗,朱佩佩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完全是為了演出有更好的效果,包得緊,演出才不會出意外。
據她介紹,當天是自己親手給女兒包的頭,還給女兒化了妝。“女兒太小,自己沒法包,所以我就幫她了,可能當時上了點手勁,包緊了一點。”朱佩佩說,之所以要緊一點,是因為頭上還戴了很多頭飾,萬一松掉了,就影響整個舞臺的效果。事實上,13層水紗是一個通俗籠統的說法,但確實有好多層,鬢帶、線簾子、網子、水紗等,這些合起來就有十幾層。
“作為梨園演員,你上舞臺首先需要一種精氣神兒,眉毛得吊起來,就得多包幾層水紗,不包好包緊,整個人的氣質都沒了。”朱佩佩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周若橦唱的青衣角色還好點,還有武旦、刀馬旦這種角色,必須包得更緊。因為上臺要做各種動作,有的要奔走或者翻身,頭上的東西要保證不掉。
朱佩佩說,對于年長一點的演員,長年累月這樣包,司空見慣了,但孩子不一樣,感覺到痛還會哭,但這是練基本功,必須要堅持。“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曲劇演員,這些都是必須經歷的。”朱佩佩說。
7歲時偶然進入曲劇行當
梨園春擂臺上嶄露頭角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得知,周若橦是河南平頂山郟縣人,父母都是河南省海宣池曲劇團的演員,她從小耳濡目染,就對戲曲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過,周若橦學戲是一次偶然。
“我和她爸爸經常要到外面演出,女兒在老家讀書,只有寒暑假才在我們身邊。大概在7歲的時候,我在練習唱段時,她在旁邊聽,還有模有樣地跟我一起唱,我一聽,覺得還挺像樣的,用我們的行話叫貼弦兒,就是不黃腔不掉板的那種。”朱佩佩告訴記者,她當時就決定教她一段戲試試,結果女兒一唱就停不下來,唱得非常好。
媽媽教周若橦唱的是豫劇《花木蘭》中《誰說女子不如男》選段,唱得不錯,女兒卻說她覺得曲劇好聽,加之朱佩佩本人就是曲劇演員,就開始讓女兒學曲劇,并有意在多個場合鍛煉她。
“平時她在上學,基本上是寒暑假才能跟我們系統地學習曲劇。有時候在大戲開演之前,我就說橦橦你唱一段,她也不怯場,拿著話筒走上舞臺,先做一個自我介紹,然后就站在舞臺上演唱。”朱佩佩坦言,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并非易事,女兒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確實吃了很多苦。
從決定要學曲劇開始,朱佩佩就詢問女兒,能不能吃苦,但小小年紀的她,堅定地說:“能!”于是,在父母的督促下,周若橦每天早起練功,平常文化課也不落下,還給她報了暑期班,專門學習基本功。朱佩佩回憶女兒的從藝路,聲音有些哽咽。
曾獲河南少兒戲曲小梅花獎金獎
未來想進戲曲院校深造
事實上,小橦橦并非只會唱曲劇,她還多才多藝。朱佩佩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女兒參加學校的詩歌比賽,拿了個一等獎。“女兒會唱曲劇,老師和同學都知道,拿了獎后,老師說,周若橦會唱戲,讓她唱了一段河南曲劇。”
在父母的影響和言傳身教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周若橦的努力也終于得到了回報。她的演唱功底越來越深厚,技藝越來越精湛,逐漸在河南衛視梨園春的擂臺上嶄露頭角,并獲得了第二十屆河南少兒戲曲小梅花獎金獎。同年,周若橦還應邀參加了中國戲劇小梅花薈萃,來自全國各地的拔尖戲劇人才齊聚湖北黃岡,既展示了自己,也見識了戲劇界人才濟濟。
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周若橦說,父母都是演員,在他們的熏陶下,自己也慢慢喜歡上了河南曲劇,學曲劇確實很苦很累,但只要站在舞臺上,聽到觀眾們的掌聲,就覺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我以后會更加用心地學習,努力成為一位優秀的戲曲演員!”
據介紹,曲劇是河南的第二大劇種,又稱“高臺曲”“曲子戲”,是在河南曲子和踩高蹺的基礎上于20世紀20年代前后正式發展形成的一種傳統戲劇,主要流行于河南及河北、安徽、湖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等省的部分地區,是中國八大劇種之一,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朱佩佩和丈夫所在的河南省海宣池曲劇團成立了20多年,劇團商演的足跡遍布全國多地,一到春天,基本上要出去接連演出幾百場。
女兒雖然小有名氣,時不時就會有商演的邀請,但朱佩佩告訴記者,她不讓女兒接商演,只想女兒不要過早受到外界不必要因素的影響,能健康成長。
對于女兒的未來,這位母親說,回憶自己當年,因為偏科只能上藝校,有些可惜,所以她希望女兒各科都能平衡,將來上個好大學的戲劇專業。
“孩子還小,但我跟她溝通過了,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做個出色的曲劇傳承人。”朱佩佩說。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