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這是《核舟記》中對明代奇巧人微雕技藝的描寫。在徐州豐縣,90后奇巧人張晨旭完美復刻了現代版“核舟”。
一截指頭大小的橄欖核被雕刻成烏篷船形狀,船上六七個人身著長袍,有的憑欄賞景,有的把酒言歡,有的圍爐煮茶……每個人物面龐精致、神色各異。最妙的是,船上的窗戶不僅雕刻了鏤空花紋,還能開合自如。
這件高難度作品的創作者就是張晨旭。雖然肢體四級殘疾,但他憑著對微雕技術的熱愛和天賦,已經在微雕行業小有名氣。
張晨旭家住豐縣孫樓街道,自幼便在繪畫、書法上展現天賦,從學生時代起,他就跟著叔輩學習簡單的木雕。大學時,他開始嘗試在橄欖核上進行雕刻,從此正式迷上了微雕。
在微雕工藝上,張晨旭始終堅持精益求精。為了達到遠近高低錯落的效果,他經常在一毫米的厚度上刻出四五層不同圖案。就連小鳥身上的羽毛,也要經過上千次的刻畫,只為了追求顯微鏡下毛茸茸的效果。
為了回報家鄉,幫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殘疾人,張晨旭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無償在豐縣孫樓街道社區教育中心任教。同時,他成立了微雕基地,面向殘疾人、失業人員、待業人員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解決部分殘疾人群體的就業問題。
“作為非遺文化傳承人,弘揚傳統文化是擔當;作為一名徐州人,帶動家鄉發展、帶領群眾致富是責任;作為新時代青年,助殘扶殘是義務、更是一種使命!”張晨旭說,他決心在微雕世界里打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藝術人生,也愿意幫助更多的人創業,共同“雕”出精彩生活。(新華日報記者 李剛 通訊員 孔凡久)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