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許包野
她叫葉雁蘋
她原本目不識丁
是他,教會了她讀書寫字
“雁蘋”的名字,也是他幫改的
取意“鴻雁相伴,蘋藻相依”
原以為兩人的愛情也會如此
相伴相依,攜手終老
但天不遂人愿
35歲那年,來不及告訴愛人
他便永遠閉上了眼
她沒有收到這個噩耗
從此,生命里便只剩下了等與尋
等他的50多年里
她一頁頁翻著字典
一筆一劃、歪歪扭扭地
寫著一封封信
只為尋找他的下落
“不知他為何失為何死使我痛心”
“全是一生參加革命工作
鴻藻今年八十三歲
一藻今年……”
“鴻藻一藻現在同志在各地調查豈有下落否?”
“不知鴻藻一藻兄弟
豈有影響,會知消息有無……”
信件殘破,紙張泛黃,字跡歪扭
這些是葉雁蘋向廣東、福建等地
不同部門寄去的
尋找丈夫許包野以及
許包野二弟的信
和這些信件放在一起的
還有一本殘破的舊版新華字典
以及福建武平縣人民政府的回信
近日,這些信件
由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的研究人員
在許包野、葉雁蘋的家鄉
廣東澄海發現
許包野,原名許鴻藻
1900年出生于泰國一個華僑家庭
7歲回到祖國
1920年起
先后在法國、德國和奧地利
攻讀哲學,并獲得博士學位
他與妻子是包辦婚姻
妻子原名葉巧珍,目不識丁
盡管相差懸殊
但許包野從未嫌棄過妻子
他教妻子讀書寫字
并為她改名葉雁蘋
兩人的愛情
也在柴米油鹽中一天天生長
留學期間
許包野與妻子月月通信
有的長達20多頁
在家書中
許包野耐心地為妻子
舉例說明“你、我、他”的用法
為她制定讀書計劃,推薦一些名著
“為什么叫爾先看這一部西游記呢
這是因為它淺白而易看
并且也是一部很著名的奇書”
當年車馬慢
許包野把思念寫進詩篇:
“我雖有一管筆
但我寫不出字
我雖有一張紙
但我想不出話
我現在只殷勤一聲
珍重托你
——托你可愛的雁兒
你若到了南邊
見了我的愛人
你可對她說道
祝你平安”
旅歐期間,許包野經朱德介紹
加入中國共產黨
成為旅歐支部的一名先鋒戰士
1931年底
受共產國際的派遣
許包野秘密回國
向中共臨時中央報告共產國際情況
闊別十余年
許包野與妻子終于重逢
但兩人真正在一起的時間
卻越來越少
許包野寫給葉雁蘋的家書。
從福建到江蘇、河南……
組織需要他去哪他就去哪
從“阿寶”“保爾”到“老劉”……
他的名字也漸漸隱去
1935年2月
因叛徒出賣,許包野被捕
引誘拉攏他失敗后
敵人又對他施以各種酷刑
許包野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
同年在南京英勇就義,時年35歲
直至犧牲,許多與他一同戰斗的同志
也不知他的真實姓名
蒙在鼓里的葉雁蘋
發了瘋似的尋找愛人的消息
數不清寫了多少封信
記不得走了多少里路
她心里始終堅信
丈夫會回來的
1955年,許包野在海外的三弟來信
邀請大嫂出國居住
“我想我們家中現在只有你一人留守
大兄至今又沒有音訊……”
但葉雁蘋拒絕了
等不來鴻藻,雁蘋怎敢離去
1982年
年事已高的葉雁蘋
感覺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她再次寫信向廣東、福建等地黨史部門求助
一封又一封
幾年后
有關部門終于查清了許包野的身份:
原來,大許、保爾、老劉等
全都是他一人
許包野同志早已犧牲
葉雁蘋寫給澄海縣委黨史辦公室的信。
得到消息時
葉雁蘋已重病在床
尋夫50多年
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等待
等來的不是與丈夫相守余生
而是獨自白頭
幾個月后,葉雁蘋離開了人世……
許包野的詩集和幾封家書
她保存了一生
1987年
許包野被追認為烈士
他給她寫很長很長的信
她等他等了很久很久……
一張張泛黃的信紙
承載著一筆一劃的思念
歲月殘破了紙張
戰火,將愛人阻隔于山海
縱使硝煙彌漫
真情,不會被掩埋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