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飛燕、拐踢、側踹
......
中國科學院大學
2023級博士生曹文靜
是花樣大白毽運動愛好者
她的培養單位是中國科學院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階段研究方向是
關于井下智能鉆井儀器靶點
精準導航技術
在她看來
踢毽子的過程
和自己的科研研究方向很相似
動作間也需要對毽子軌跡
進行精準“導航定位”
即使一瘸一拐
從來不覺得痛苦
曹文靜接觸“花樣大白毽”
已經有4年時間
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最開始兩年踢得頻率高
動作不對時
對膝蓋損傷大
踢完經常一瘸一拐
但是從來不覺得痛苦
只會因為受傷了
短時間內不能再運動而苦惱”
曹文靜和同學們在操場踢毽子
在國科大校園里
她多次組織踢毽子活動
耐心認真指導同學們的動作
她被大家親切地稱作“曹教練”
從有點自卑
到收獲自信
在接觸這項運動之前
曹文靜是一個有點自卑的人
對自己不自信
“毽子運動的愛好者大多數是中年人
因為難得碰到年輕人喜歡這項運動
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更'寵'我
每次出去踢毽子
無論我的動作是否成功完成
大家都會夸得‘天花亂墜’
一聲聲叫好
讓我在練習中越來越自信”
從開始的動作畸形
到后來的游刃有余
對踢毽子動作掌握的進步
也讓曹文靜信心倍增
她將在踢毽子方面的自信
帶到了科研和生活中
對未來可能會遇到的難題
她有了更多直面的勇氣
這些對于她來說是最大的收獲
曹文靜制作的表情包
踢毽子是科研的“催化劑”
由于平時科研生活比較緊張
偶爾會有一些負面情緒
但只要她站在踢毽子的場地上
隨著一下一下的擊打
各種情緒
仿佛也隨著毽子一起飛走了
運動結束后
她總會感到身心愉悅
第二天的科研工作更是干勁十足
如今
她也是運動博主
發布在短視頻平臺上的視頻
播放量超過1000萬
網友紛紛點贊
正如曹文靜很喜歡的一句話:
你可以選擇“作繭自縛”
也可以選擇“破繭成蝶”
加油!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力友 實習生:蔣曄珊 通訊員:陸紫琪 王筠涵 王千予 編輯:李麗)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