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而不是說死記硬背”
不久前,有網友在甘肅省博物館
拍下了一位小志愿者字正腔圓
自信地介紹館藏文物的視頻
從容大氣、侃侃而談
這位“專業度拉滿”的
少年講解員迅速在網上刷屏
網友們紛紛為他點贊
感嘆一句“少年強則國強”
近日,記者聯系上了這位“滿級小朋友”
他叫張書鋮,今年9歲
在蘭州一所小學讀三年級
喜歡歷史和文學的他
平時最愛讀小說和科普書籍
在媽媽姜楠眼中
書鋮是個勤于思考的小朋友
看場電影也會有自己的觀點
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
有時,把大人問住了
他還會自己去查資料
這么一看,小書鋮身上
頗有“天選講解員”的潛質
去年2月,甘肅省博物館
在微信公眾號發布
志愿講解員招聘信息
姜楠一得知消息
馬上詢問了孩子的意見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
小書鋮報了名
果然成功通過面試
“天選”當然只是玩笑
想成為一名志愿講解員
還是要經過一番“考驗”的
自2008年起
甘肅省博著手建設志愿者隊伍
2012年開始培養
7至18歲的少年志愿者
每年年初
招聘信息發布后
大約幾百位報名者
要經過一輪初篩、一輪面試
留下的才能進入講解培訓階段
少年志愿者在面試中。圖片來源:甘肅省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
志愿者要進行試講
每人有兩次考核機會
通過試講考核的志愿者
還有半年“見習期”
期間也會有專人監督指導
考察志愿者在崗位上的表現
過五關,斬六將
最終順利留下的志愿講解員
每年還需達到
至少20次合計50小時的
志愿服務時長
……
小書鋮就是這樣
一步步闖關升級
才正式別上那枚
“帥氣”的講解耳麥的
2023年的“競爭”還格外激烈
志愿者報名人數達到1000人
創下歷年來的高峰
最終錄取比例也由1:8變成1:10
圖片來源:甘肅省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姜楠還記得培訓期間
書鋮身上那股認真勁兒
上小學的孩子
剛開始接觸文物知識
要完全理解講解大綱中的
專業內容難度很大
“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
此時派上了用場——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
他就追著老師請教
培訓間隙還會查資料
也看紀錄片給自己“補課”
試講的前一周
姜楠幫孩子
把準備講解的文物圖片
打印出來,貼在家里
小書鋮模擬展覽現場
對著圖片一遍遍地練習
……
“講解是我自己很喜歡的事情
讓我很有成就感
我不覺得累
只覺得要學的東西更多。”
已經“上崗”一年
負責古生物化石部分
講解工作的小書鋮說
如今,他幾乎每周
都會參與志愿服務
一場講下來
大約要持續20到30分鐘
面對網友的認可和點贊
小書鋮特別開心
除了感謝大家的鼓勵
他也認真而略帶稚氣地回應:
“我不能讓大家覺得
甘肅省博物館的講解員不專業
越受到認可
我越要把講解這件事
做得更好。”
少年講解員“火了”
甘肅省博怎么看?
負責志愿者工作的劉婷說
這十幾年來
博物館志愿者人數過千
其中將近一半都是
像小書鋮這樣的少年講解員
為保證孩子們的安全
他們進行志愿服務時
會由家長全程陪同
比起成年志愿者
少年志愿者講解任務較少
在保證史實無誤的基礎上
博物館鼓勵孩子們
按自己喜好的風格講解
“有的孩子喜歡講故事
有的孩子喜歡介紹考古的過程
每個人的講解都體現著
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小書鋮覺得講解的過程
讓他交到了新朋友
也拓展了知識面
因為對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感興趣
接下來,他還有一個小目標
“我希望在把現有內容
講得很好之后
去了解和講好絲綢之路的故事”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