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9日電 “90后”、北京人、日本東京大學碩士、金融男……這些都是打在任子航身上的標簽。令人沒想到的是,事業正處上升期的他會選擇打破標簽,兩年前從北京來到上海崇明,一頭扎進“農業圈”,變身成了“種田郎”。
時下,正是崇明本地玉菇甜瓜上市的時候。任子航介紹起合作社的基本情況,思路清晰,時不時蹦出一些專業術語,儼然“老農人”的模樣。
任子航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和崇明的緣分始于他的妻子。他們兩人一起在北京上大學,一起出國深造,回國后在北京結婚定居,逢年過節任子航會跟著妻子回到崇明看望岳父岳母,而崇明讓任子航感到,“每次來這里,我的心情都會一下子開闊舒暢起來。”
任子航在干農活。 受訪者供圖
“選擇來崇明不是一時沖動,我可是有前輩帶路的。”4年前,通過妻子的介紹,任子航結識了一位辭職回到崇明創業的“新農人”,同為在大城市打拼過的兩個人產生了很多共鳴,讓任子航漸漸對崇明農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趁著年輕,我想出去闖蕩一下。”當任子航和朋友同事們提起要辭職到崇明做農業時,大家都勸他,“為何‘想不開’要去種地?”“和父母透露這個想法的時候,其實心里挺忐忑的,怕他們不支持我。”任子航說,雖然父母更希望他能在北京穩定地生活工作下去,但看到兒子如此堅定的態度,仍然選擇了支持。
于是,任子航辭職來到崇明,成為上海回島種地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合伙人,正式跨界當起了一名“新農人”。當被問到背井離鄉來到崇明會不會有陌生感,任子航擺擺手說:“我是崇明女婿,對這里當然不陌生。”
作為一個農業初創企業,團隊正在慢慢從一個“草臺班子”向正規企業轉型,從“菜販子”向一個集“基地自產+全國外采+自建包裝+自營運輸”為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轉換。而這期間,自身心態和身份的轉變也讓任子航有些措手不及,“起步階段,往往是我一人身兼數職,卸貨工、包裝工、司機,這些我都做過。”原來創業,可不是只當“老板”,而是全流程的參與。
目前,合作社已經和多家商超、平臺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合作關系。合作社有四名合伙人,其中三名是“90后”,一名是“80后”。原本四人分別在金融、物流、廣告、農業領域深耕,如今為了共同的夢想聚在一起,而他們也運用原來領域的知識助力現在事業的發展。比如,從金融業跨界做農業的任子航,憑借個人資源和敏銳的行業敏感度,在與各大商超合作談判、對風險客戶做提前預判等方面,他都如魚得水,能為企業爭取一定利益或者避免損失。
“別看我們平時嘻嘻哈哈,遇到工作上的事情還是很較真的,拍桌子爭吵也是時常發生的事。有分歧很正常,一個團隊如果每天都和和氣氣的,反而會有問題。”任子航說,有分歧才有碰撞,才能產生新的火花和突破口。
談及未來,任子航表示,他們希望在合作社發展擴大的同時,能進一步帶動崇明全產業鏈的發展,讓大家看到農業不單單是年紀大的人在做,年輕人也可以在崇明農業領域有所作為。“60多歲的人可以來我們這邊做包裝,40多歲的可以在基地進行種植培育,20多歲的可以做物流。這樣的話,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崇明。”
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業,有前人領路,也有共同扶持。兩年的時間,任子航也慢慢適應了在崇明的生活和工作。“睜開眼就想著合作社的事情,雖然有時候如履薄冰,但每天都很忙碌充實,我覺得這樣挺好的。”任子航說。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