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2024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于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十九屆上海電視節將于6月24日至28日舉行。發布會上,公布了電視節白玉蘭獎評委會全名單,并發布本屆電影節和電視節的海報,介紹了籌備總體情況。
發布會現場
同日下午,本屆白玉蘭獎電視劇單元評委會主席閻建鋼在會后接受了媒體采訪。2015年,他便擔任過本獎項單元評委會主席,此次第二次擔任,閻建鋼先是感嘆,“又老了九歲”。隨后,他直言,九年來,社會形態、影視行業形態和科技形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觀眾對電視劇的認知和需求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創作者和觀眾都“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和個人命運”。而傳播方式上的變化更是巨大,互聯網傳播成為主要渠道,大眾化視頻平臺成為主要傳播方式。
閻建鋼
本屆電視節的白玉蘭獎評選征集,收到來自全球五大洲5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部作品報名應征。電視劇類別中,中國劇報名約190部,海外劇從上一年度的近110部增加到了近170部,實現53.7%的增幅。
閻建鋼被問到參評作品,他表示,現在還沒正式開始參與評委工作,還不太清楚入圍作品的具體情況。但作為從業者,他一直對行業動向保持著高度關注,對于2023年度電視劇,他總結:平臺劇集播出的數量和質量都有非常顯著提高,關注現實的作品增多,制作越發精良。
采訪中,他還專門提到了《繁花》和《南來北往》這樣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今年的評比是艱難的選擇過程,《繁花》《南來北往》等好劇不勝枚舉。2023年,雖然從絕對值看,電視劇數量比前幾年有所減少,但精品劇是一個接一個。”他認為,不管是在網絡平臺還是在電視臺播出的劇集,還是短視頻、短劇,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關注現實的比例大,制作更加精良。
此外,他還提到了AI技術對創作的影響。他認為,未來AI技術必然會深度參與影視劇創作的流程,創作者們要學習如何在未來的創作中融入新技術思維。在他的觀察中,“過去的電視劇,我們一直強調具備觀賞性的娛樂功能;而現在電視劇是一個虛擬世界,年輕觀眾把看劇當成對虛擬人生的一種參與、一種互動。看看今天的彈幕,年輕觀眾在網絡上可以和形形色色的人進行精神對話,無論是虛擬的還是真實的。”這種新的受眾人群的需求和影視消費需求,無疑對行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可能。
閻建鋼還在采訪中強調了白玉蘭獎的評選工作中,評委們會秉承專業和公正精神,關注獎項設置和新的影視內容的評比空間。最后,他說到了中國電視劇的創新性,認為“創新不僅僅體現在題材和類型上,更重要的是創作者對生活的認知能力和對人物生命的認知”.
閻建鋼的作品中不乏歷史劇、年代劇,他表示不管故事發生在哪個時代,人物處于哪個年代,都應該具備“當代性”。“每個時期的電視劇,凡是能夠引起強烈共鳴的作品,一定是因為它非常契合現實的當代性。因為我們要的是當代人的反響,我們要讓劇中人物和當下的年輕人產生對話。”
據悉,第二十九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各大獎項將于6月28日晚在臨港演藝中心揭曉。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