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軍鋒每次一穿制服,就和過年穿新衣服一樣開心。
在中國人民大學校園的一處角落,坐落著一幢幾層高的紅磚樓,牌子上寫著幾個大字——人民大學社區警務工作室。
·陶軍鋒走進人民大學社區警務工作室。
走上二樓,正對樓梯口有一間不起眼的辦公室,是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海淀派出所人民大學社區警務隊社區民警陶軍鋒平時工作的地方。
推開門,映入眼簾的是掛滿墻壁的錦旗——“熱心服務、盡心為民”“人民警察愛人民,不是親人勝親人”“盡職盡責、冬日溫暖”......
在辦公桌旁的墻上,有兩張打印出來的紙被錦旗擋住一半。陶軍鋒撩起錦旗,上面寫著:“把群眾的每一件事,都當成自己家的事,用心去辦,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
這是他時刻提醒自己的話。
·陶軍鋒。
“大學里居然還有柏油路”
陶軍鋒出生于陜西省一個農村。小時候,村里常常組織大家一起看露天電影。
一次,他和伙伴們正在打鬧時,猛然看到了屏幕上播放警察抓壞人的場景,一下子被吸引。
“從那時起,我就在心里種下一顆種子——以后也要當警察,去抓壞人,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陶軍鋒回憶道。
這一想法一直持續到他的高中時期。彼時,在陶軍鋒的家鄉,每年考上大學的人屈指可數。
陶軍鋒立志要走出鄉村,成為一名人民警察。高考結束后,他就報考了當時還未合并的提前批院校——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為了順利通過考試,陶軍鋒每天積極鍛煉身體。然而,實現夢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裸眼視力沒有達到要求,我只能先放棄了”。
1998年的春節,陶軍鋒第一次來到北京。他的二哥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想著激勵陶軍鋒考一所好大學,于是邀請他進校園里參觀。
·中國人民大學秋景。來源:北京旅游網
一走進人大校園,陶軍鋒就被震驚到了,“大學里居然還有柏油馬路,真是不可思議。從那開始,我就對人民大學印象特別深刻”。
那年高考后,陶軍鋒第一志愿就填報了中國人民大學,最終順利被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錄取。
大學期間,陶軍鋒的性格發生轉變。“對我這一生影響最大的,就是加入了人大的青年志愿者協會。”他回憶道。
因為來自農村,剛到北京的時候,陶軍鋒的普通話不夠標準,性格也比較內向。當時和幾位師兄師姐接觸后,陶軍鋒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協會,平時會參與一些環保、幫助智障人士等活動。
“在此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去鍛煉自己,想著一定要把自己的性格打開,能夠暢通地與他人溝通交流。”陶軍鋒說。
大學畢業后,陶軍鋒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讀研究生。“以后要想有更好的發展,實現個人價值,我覺得還是應該讀研究生深造一下。”
·陶軍鋒在人大校園里。
是時候實現自己的夢想了
就讀研究生之前,陶軍鋒花了一年時間去偏遠農村支教。他參加的支教項目叫作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由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聯合發起。
因為來自農村,陶軍鋒希望通過努力,去幫助一些農村孩子,所以當時很堅決地報名,前往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一個革命老區扶貧支教。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
當時,陶軍鋒和同伴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綠皮火車,才到達縣城。“我一看,這縣城不像一個貧困縣,但出了縣城后才發現,當地真的特別貧困,有村民還住在茅草房里。”
“跟縣教育局、團委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強調,一定要去村里的學校教書,去最艱苦的地方。”陶軍鋒說。
因為山路多,從縣城到鄉鎮中學需要騎兩個多小時摩托車。鄉里可能就四五十戶居民。學校共兩層,沒有圍墻,周圍也沒有路燈,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出了宿舍樓什么也看不見。
陶軍鋒主要教語文和歷史,因為高考時歷史分最高,所以想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多傳遞給當地學生。剛開始,校長想讓他帶重點班,但班上已經有教得好的老師,于是陶軍鋒決定去另外一個班。
這個班的情況很特殊,原本有40多人,現在只剩下20人。當時,農村有些人依然覺得孩子讀書沒什么用,還不如趁年輕出去打工,早點掙錢。
·陶軍鋒在與學生交流。
陶軍鋒開始代課后發現,很多孩子學習跟不上。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學習的意義,他分享了自己走出農村的故事,繪聲繪色描述了大山外的精彩世界。不少村民知道北京的大學生來當老師了,就送孩子們回來聽課。
“最后剩了四五戶,家里還是有顧慮,不太愿意讓孩子繼續讀書。我們挨家挨戶走訪,終于把學生都勸回來了。這個班里的孩子最終大多數都完成了畢業考試。”陶軍鋒說。
支教結束后,陶軍鋒繼續回到人大讀研。早在本科畢業后,他就曾參與過各種公司的面試,希望能為以后參加公安機關的面試積累經驗。
“當年面試過很多大公司,入職以后能有不錯的收入。”陶軍鋒說,“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公安隊伍,為了一種情懷吧!”
2005年畢業后,陶軍鋒覺得是時候實現自己的夢想了。家人很支持他,對他說,要真想當的話,就抱定信念,朝這個方向努力。于是,陶軍鋒很快投入到北京市公安局招錄人民警察的準備中。
“首先必須通過公務員考試,之后需要學習專業知識,除了推薦書籍外,我還看了很多公安相關的書籍。”陶軍鋒說,“另外就是體能,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抓緊時間去跑步、訓練,針對考試的項目,比如引體向上等,有意識地鍛煉,就為了一個目的——順利過關。”
一次兩次不行,就去五次六次
接到錄取通知時,陶軍鋒很激動,“夢想終于要實現了,可以穿上警服了”。
等到工作單位后,他發現和自己想象中不太一樣。“最初我的工作崗位主要是配合外省市的兄弟單位處理案件。因為工作性質,我平時是不穿警察制服的,只有在參加一些重要會議、活動時才會穿。”
那段時間,陶軍鋒每次一穿制服,就和過年穿新衣服一樣開心。
在自己夢想多年的崗位上,他覺得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選擇。面對復雜難啃的硬骨頭,陶軍鋒迎難而上,經常能夠從幾千頁的文件中分析出蛛絲馬跡,找到線索。
·陶軍鋒在辦公室。
這一干就是5年。陶軍鋒鍛煉出出色的分析研判能力。之后,他成為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處的一名警官,主要負責綜合材料和全局民警的年度考核等工作。
“我的觀念漸漸發生了轉變,最開始入警想要直面壞人、保護人民群眾,到后來覺得為其他同事們做好服務保障、做好激勵,也是很有意義的。”
工作多年來,陶軍鋒始終懷揣為民服務的初心,希望有機會能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2016年,北京市公安局黨委發出號召,希望廣大民警積極報名,投身基層一線。陶軍鋒得到消息后,認真思考,又和家人商量后,決定到基層派出所工作。
“因為我從人大畢業,對這里十分熟悉,就申請前往海淀派出所人民大學社區。”陶軍鋒說。
最初接手社區工作,陶軍鋒不可避免地產生心理落差。為了幫助居民解決問題,他做了大量工作,但經常得不到積極反饋。
“到了基層之后,需要面對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有時候你付出很大的努力,但并沒有明顯效果,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心里很糾結,每天都在思考是哪里出了問題。”陶軍鋒回憶道。
·陶軍鋒。
從工作制度的制定者轉變為執行者,陶軍鋒難免不適應。為了克服經驗不足的問題,他經常向同事虛心請教,學習群眾工作方法,并且抽空就去翻閱社區管理方面的書籍,上網查資料,同時在實踐中摸索。
“我需要去研究他人的心理,比如在特定的環境下,這個人的心理是一種什么狀態?,F在回過頭來分析當時的問題,原因應該是我沒有抓住居民的主要訴求,所以開展工作很難得到群眾認可。”
時間久了,陶軍鋒漸漸對工作熟悉起來。
“我特別常用的工作方法就是換位思考。雖然看起來是一件小事,但可能會影響居民生活起居,比如家里漏水、暖氣不熱等。第二個就是要有耐心,有些群眾的工作做不通,一次兩次不行,我就去五次六次,用真誠打動他。”陶軍鋒說。
在人大家屬區,停車位比較緊張,這一直困擾著社區居民。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陶軍鋒去各個部門了解情況,與保衛處、資產處協商,細致排查了社區里的可用空地,并處理平整,作為車位使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大家停車難的問題。
·陶軍鋒的工作筆記。
除了解決社區問題外,陶軍鋒經常幫助學生。每年新生開學季,他都會和同事們在各個院系開展形式多樣的反電詐宣傳活動,提升在校師生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能力,同時了解同學們的思想、生活狀況。
一次在走訪過程中,老師向陶軍鋒反映,有一位同學很內向和敏感,經常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
陶軍鋒記在心上,側面了解了這位同學的背景,發現他也來自農村,普通話不算好,有些自卑,于是便想找機會和他溝通一下。一次偶然,陶軍鋒碰到這位學生,兩人坐下來推心置腹地聊了很多。
陶軍鋒講到自己的經歷——剛進大學,不會說普通話,不敢與同學交流,就在課間認真聽校園廣播,研究發音,自己練習普通話;加入社團,為了完成社團任務,必須去鍛煉與人交往的能力,久而久之,性格變得大方起來。
談話后,這位同學果真開始改變,越來越樂觀和積極,與同學的關系融洽起來。如今,他已經畢業去外地工作,還與陶軍鋒保持著聯系。
從最初的不適應,到現在得心應手,陶軍鋒覺得如今的自己完全可以承擔起社區民警這份職責,守護好母校的春夏秋冬。“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就是最大的快樂。”陶軍鋒說。
監 制: 張建魁
編 審: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