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眼里總是閃爍光芒
面對未來充滿夢想
探索、堅持、熱愛
從來與年齡無關
有不少小朋友在屬于自己的賽道
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做到了很多成年人都無法完成的事
兒童節快到了
一起來感受他們滿懷熱忱的童心!
01
“火箭男孩”嚴弘森,你太酷了!
“今天我們要做第二次的開傘測試……”說出這句話的是四年級的小朋友嚴弘森。最近,他正在加緊研制自己的第二枚固體燃料火箭。嚴爸爸把兒子造火箭的過程在社交平臺發布后,引來不少網友圍觀。大家直呼:“人類進化是不是漏了我……”“真的不用看看動畫片過渡一下嗎”。
嚴弘森
網友不知道的是,這背后,是弘森整整6年對航空航天的癡迷。4歲時,嚴弘森一家旅行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過程,這給小弘森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那時起,探索航天知識成了嚴弘森的生活日常。為了研究火箭,除了3D建模軟件靠父親教授,編程語言、物理化學、航天理論、電子線路等知識,嚴弘森都是跟著網絡課程學的。目前他已通過C++編程四級考核,python編程二級考核,3D打印技術用得特別溜。
發現兒子對火箭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嚴爸爸一有時間就會帶著嚴弘森去全國各地參觀航天科技館。這些年,他們打卡過全國30多家航天館、科技館。此前,弘森在某天文館參觀時,還指出了播放視頻中的錯誤,當時就獲得了廣大網友的關注,他也被大家稱為“火箭男孩”。
嚴爸爸表示,兒子喜歡火箭只是他的興趣愛好,家長要做的就是去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挖掘孩子的潛在優勢。
02
她和英歌隊對跳“戰舞”,又猛又萌
小臉圓嘟嘟,握住小拳頭,揮起雙槌舞腳下跳著、嘴上“吼”著……2個月前,在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玉窖村舉辦的一場民俗文藝巡游活動上,一個與英歌隊對跳“中華戰舞”的“小不點”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萌娃叫莊恩琪,今年才5歲。“她打的招式是英歌舞里面最經典的上下槌。這么小的孩子能做到這種動作,還有這種速度是很難得的!”提起那天的情景,玉和興英歌隊頭槌莊梓龍至今津津樂道。
莊恩琪
說起潮汕英歌舞,絕對可以算是小恩琪的“童子功”。小恩琪的爸爸是當地英歌隊的鑼手,從小,她總會跟隨著爸爸到訓練場玩,千變萬化的英歌舞似乎有種魔力牢牢抓住小恩琪的心。起初,她只是坐在角落里靜靜看著,有時候也會悄悄模仿。直到有一天,她請求爸爸給她也買一對英歌槌。自此以后,家里就成了小恩琪的“訓練場”。
除了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小恩琪還會在網上搜索視頻自學經典招式。隨著小恩琪掌握的技能越來越多,就連成年人看來“高難度”的打鼓、“蛇步”她也能做得氣定神閑、有模有樣。
因為女兒的這份熱愛,爸爸時常在沒有訓練的日子里,在家中敲著小鼓為她伴奏,“我想讓她把英歌舞當做一種愛好,感受并愛上我們的潮汕文化。”
03
9歲“滿級講解員”火出圈
前些日子,9歲男孩張書鋮在甘肅省博物館字正腔圓地向來往游客介紹館藏文物的視頻,收獲了不少點贊。流利的表達、專業的詞匯,落落大方的神情舉止……讓網友感嘆“真是了不起的“小孩哥”!”“少年強則國強!”
張書鋮
據媽媽姜楠介紹,書鋮從小就愛讀書、愛表達,為此,父母也很注重培養他的表達能力。去年2月,姜楠看到甘肅省博物館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志愿講解員招募信息,跟孩子商量后,就立刻為書他報了名。
經過初篩、面試和培訓,書鋮一路過關斬將,最終通過考核,成為一名志愿講解員。在這個過程中,兒子表現出的認真勁,也讓姜楠很受觸動。姜楠回憶,當時試講的前一周,她幫孩子把準備講解的文物圖片打印出來,貼在家里,書鋮會對著圖片一遍遍練習。
現在,書鋮已經“上崗”一年,幾乎每周都會參與志愿講解,負責館內古生物化石部分的講解工作,一場講下來大約要持續20到30分鐘。面對網友的認可和點贊,書鋮特別開心。他也認真而略帶稚氣地回應:“我不能讓大家覺得甘肅省博物館的講解員不專業,越受到認可,我越要把講解這件事,做得更好。”
不只是他們
“滿級”小孩正在“量產”
重慶女孩發明“防地震桌椅”獲國家專利
9歲“小孩哥”其實是4年工齡“老木匠”
唐氏女孩殷秋華用川劇變臉絕活突圍
......
小小的身軀
大大的能量
每一份才能
能夠展示在人們面前
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
背后都經過了默默的付出
為堅持熱愛的孩子們點贊!
來源:綜合新華每日電訊、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揚子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