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北老師帶東北學生唱歌,聲音清澈,笑容開朗,視頻在網上走紅,網友紛紛表示“被溫暖的歌聲治愈了”。
不少網友發現,這群孩子在網絡上有很多合唱作品,每一條都很陽光,其實他們背后的故事,更加令人動容。
視頻里唱歌的孩子們,來自黑龍江安達任民鎮中心小學,這是鎮上唯一一所小學,附近村莊的孩子們都在這里讀書。而這些作品都來自中心小學“村里的孩兒”音樂班。
“村里的孩兒”音樂班是由學校的兩位鄉村音樂老師李平和張雨成立的。
李平是個90后,從小的愿望就是當一名人民教師。2016年,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的他,考上了特崗教師,返回家鄉成為一名鄉村學校音樂老師。
李平從小在城市長大,到中心小學任教是他第一次親身體驗農村生活。“那時,我吃住都在學校。因為交通不便,一周回家一次。”即便條件艱苦,日常用水都很困難,他也沒想過要放棄。李平深知城鄉教育差距大,想努力做出改變。
2018年,李平迎來一位新同事張雨。李平老師說:“我的性格急,做事比較沖動,而張老師踏實穩重,我倆都熱愛音樂,特別投緣,成為了志同道合的‘戰友’。”張老師的到來讓李平更有信心做好音樂教育。
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在學校聽到一個孩子唱歌特別好聽,不想浪費這樣的音樂天賦,于是一拍即合,決定成立一個音樂班,在課余時間教孩子們唱歌。
2019年3月,“村里的孩兒”音樂班正式成立。起初,他們從各班挑選資質不錯的孩子。偶然間在一次練歌時,歌聲傳到學校操場,越來越多孩子趴在教室窗邊看,躍躍欲試也想加入。
李平問他們:“想不想參加?”得到的卻是怯生生的回答:“不想。”李平知道,其實他們不是不想,而是不好意思。這里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他們有的性格孤僻,有的缺乏自信,有的不善交談……
兩位老師便一起鼓勵窗外的孩子們,并把他們領進了教室。于是,不以唱歌好壞為選拔標準,喜歡音樂成了進入音樂班唯一的條件。沒幾天,音樂班一下子增加了30多人。
李平告訴總臺記者:“辦音樂班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很多孩子唱歌跑調,你唱你的,我跑我的,根本沒辦法一起合唱。不過這些問題,我都可以克服。”
李平開始嘗試一步一步地走進孩子們的生活。在家訪過程中,他發現鄉村的孩子們很勤勞,會煮飯、會種菜、會洗衣裳;他們還心疼父母、懂事善良。他常常坐下來和孩子們談心,慢慢與他們成為了知心朋友。
在保障孩子們正常文化課學習的基礎上,李平和張雨利用午休和社團活動課的時間,教孩子們合唱技巧、樂器演奏等音樂相關知識。
孩子們喜歡流行歌曲,有些歌李平和張雨會重新填詞,內容與愛國、愛家鄉、拼搏等相關,更適合孩子。伴隨著學生們的傳唱,這些歌詞都被孩子們牢牢記在心間。
音樂班給喜歡唱歌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面的窗,孩子們的變化肉眼可見。
11歲的小雨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一直跟著姥姥姥爺生活,她說:“我其實特別喜歡音樂,一開始我有點不敢開口,我鼓起勇氣敲開了音樂班的門。在班里,我交到了很多愛唱歌的朋友,因為演唱勵志歌曲,我也更加熱愛學習了。”
14歲的小悅悅說:“仿佛是一場夢,覺得自己從一個村里娃變成了愛唱歌公主。”而三年級的萱萱從進班以來就是音樂班的開心果,她本就開朗的性格,也感染了更多的哥哥姐姐。
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進步、一天天唱得更好,李平非常欣慰。很快,他又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讓聲音飛出去”,把孩子們最動聽的歌聲記錄下來。
于是,李平在視頻平臺注冊了賬號,起名“村里的孩兒”,還給音樂班做了一個標識,由大寫的字母C和一只小鳥組成,寓意是村子里的孩子們能夠像小鳥一樣展翅飛翔,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2019年4月,李平發布了孩子們唱歌的第一條短視頻。讓他沒想到的是,視頻竟有幾十萬次的播放量,這讓李平更有信心了。他與張老師改編了40余首流行歌曲,并把記錄孩子們學習音樂和歌唱點滴的視頻上傳到視頻平臺。
改編后的歌詞不僅充滿正能量,還融入不少“家鄉元素”,使這些愛唱歌的村里娃儼然成了家鄉的“小小代言人”。有外地網友聽到歌曲后留言:“因為一群孩子,認識一座城。”
歌詞大意:
我們的家鄉 美麗富饒的地方
夏有稻花香 冬有銀裝雪茫茫
森林煤礦石油糧倉 處處是寶藏
群山巍峨壯觀 無限好風光
小雞燉蘑菇 還有豬肉燉粉條
粗糧最健康 好吃還得小燒烤
這里松花江水流淌 哺育我成長
我的朋友歡迎你來黑龍江
就這樣,“村里的孩兒”把一首又一首的歌曲傳唱出去,在網絡上“火了”,經過改編的勵志版流行歌曲已在全國不少中小學校的課堂上傳唱。純真的童聲把正能量傳遞給越來越多的人。
當問起孩子們最喜歡的歌曲時,大家紛紛表示特別喜歡周深哥哥的《有我》,歌詞中“要怎么形容明天像我一樣,承風骨亦有鋒芒有夢則剛”激勵著孩子們,同時也讓他們對未來抱以更多期望。
伴隨著知名度的提升,孩子們參加各種活動的機會也在增多:參加安達市春晚,去省會哈爾濱錄制電視節目,在首都北京登上總臺的舞臺……
李平驕傲地告訴總臺記者:“孩子們視野更開闊了,從北京回來后,他們變得更加自信,更加陽光了。”
社會各界力量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孩子們的喜愛與支持,有音樂人給孩子們寫歌,有基金會給音樂班捐建音樂教室,有企業給孩子們添置樂器文具……
如今,“村里的孩兒”音樂班已經成立5年多了。今年5月,李平、張雨發起“村里的孩兒·蒲公英計劃”,希望“村里的孩兒”所蘊含的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如蒲公英的種子飄散到全國各地,讓更多鄉村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