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巴清丹砂園里的巴清像。
近些年,在女性題材歷史劇市場,有一類主角明顯變多了:創業女性。在《那年花開月正圓》《夢華錄》《卿卿日常》等作品里,女子不再紅袖添香,而是開店算賬;不再隨波逐流,而是勇立潮頭。
當然,這些故事絕不僅僅只存在于影視作品中,真實歷史上的女商人們,其傳奇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留名《史記》的“丹砂女王”巴清、締造唐船神話的俞大娘,還有富甲一方的誥命夫人周瑩……
她們,的確稱得上是千年商海里“乘風破浪的姐姐”了。
丹砂女王巴清
若問中國女富豪的鼻祖,巴清當之無愧。她身上還有不少響亮名號:聲名顯赫的“丹砂王”、大秦帝國首富、唯一被載入《史記》的女商人……
關于巴清的一生,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
可見,巴清家族世代開采丹砂礦穴,盡管身在窮鄉,但財富驚人。本可以高枕無憂做闊太,可命運就是要把她往臺前推。嫁人沒幾年,巴清就成了寡婦,不得不接手龐大的家族產業。當時巴清的家鄉枳縣(現重慶涪陵區)總共才5萬多人,而她手下的雇員就已上萬。
一個女子統領上萬員工,艱辛可想而知。幸好,巴清有一位超級甲方——秦始皇。極度渴望長生不老的秦始皇“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方士欲煉以求奇藥”,其中重要一劑便是朱砂。同時,秦始皇大建陵寢,“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根據后世推算,他所用的水銀量需用約115.928噸丹砂進行提煉。由于秦始皇的大量需求,巴清帶團隊走上了瘋狂的擴張之路,逐步壟斷了全國的丹砂產業。為了保護產業和運輸,巴清的保鏢隊伍就超過2000人。
能把產業做到全國第一的女人,格局自然不小。《通典》記載巴清與對秦農業穩固、邊地穩定起到重要作用的西域畜牧商人烏氏倮,共同被秦始皇尊獎為“并兼之人”:“烏氏以牧量致財,寵比諸侯;寡婦清以攻丹殖業,禮以國賓。”
民間傳說,巴清樂善好施、捐款助軍、資助長城修筑,“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筑女懷清臺”。
皇帝為表彰一個女子筑臺是秦始皇首創,此后也罕有類似案例,巴清作為中國古代女富豪第一人,實至名歸。
俞大娘商船圖。
造船大亨俞大娘
如果說秦朝的巴清是天時地利人和造就的特例,那唐朝的女商人們就是時代洪流里的必然產物了。在商業經濟發達、女性地位較高的唐代,女富豪的故事屢見不鮮。《太平廣記》中就記載了不少。不過,她們大多集中于餐飲、織造行業,活動集中于城鎮市場。但也有一位奇女子,把生意做到了長江之上,成為唐朝的船業大亨。
唐代商貿繁榮,航運興盛,造船業十分發達,《舊唐書》記載:“天下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漢,前指閩、越,七澤十藪,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艦,千軸萬艘,交貿往還,昧旦永日。”
俞大娘生活在大歷、貞元年間(公元766年—805年),民間傳說她本是茶葉營商,丈夫去世以后接管家族產業。積累了一定資金后,俞大娘看準航運的繁榮市場,扎進了船只制造業。
能在造船的紅海脫穎而出,俞大娘靠的是過硬的技術。盡管當時造船業已相當成熟,但仍面臨一個巨大瓶頸,就是難以突破超大噸位的運載量。俞大娘帶領工人日夜研究,最終解決了這個行業難題。《唐國史補》記載:“江湖語云:‘水不載萬。’言大船不過八九千石。然則大歷、貞元間,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養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間;開巷為圃,操駕之工數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歲一往來,其利甚博,此則不啻載萬也。”
這段話中最令人吃驚的是對船內景象的描述,俞大娘的船幾乎稱得上一個小社會:駕駛船只的船員就有數百人;船上可以種植蔬菜、花果;船員們生死嫁娶,也都在船上度過……
俞大娘的船常年航行于江西和淮南之間,每次出船都會賺得一大筆錢。這些船被稱為“俞大娘船”,足見她造船技術精湛且頗具規模,為唐代造船業和航運業作出了卓越的、開拓性的貢獻。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照,孫儷飾演周瑩。
六邊形戰士周瑩
巴清和俞大娘都是某個行業里的大腕,而清朝女首富周瑩就是全能型人才了——前些年,因為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周瑩的名字也廣為人知。
周瑩是陜西三原魯橋鎮孟店村人,是經商家族周家的養女。周家本就有雄厚堅實的經商基礎和疏財行義的仁善家風,到嘉慶、道光時期更因經營鹽業名揚四方。但至咸豐年間,周家漸衰,又遇亂世,產業受到重創。同治八年(1869年),周瑩出生成為周家養女時,周家已是日薄西山。
根據《重修涇陽縣志》記載,周瑩16歲時迫于經濟拮據和兄嫂壓力,嫁給了咸陽鹽業大戶吳家的將死家主吳聘,為他“沖喜”治病。“成婚之夕,夫病沉,逾十日亡。”因吳家另無男丁承業,寡婦周瑩成為操持吳家的唯一支柱。
就這樣,周瑩在男人們的商場上陣。她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吳家產業和經商之道,知人善任、大力改革,構建商業網絡拓展市場,在全國設立7個總號,全國分店開到了上百家。
更重要的是,周瑩明白依托單個產業在亂世非常脆弱,于是將經營產業范圍擴大到棉花、棉布、蠶絲、藥材、茶葉等,形成了多元、豐富的產業體系。
吃過苦的周瑩自然也懂“仁者以財發身”的道理。她在戰亂大荒時開倉放糧,設粥廠賑濟災民,還興水利、辦教育、助軍餉,頗得民心,獲封二品夫人。《重修涇陽縣志》載:“縣文廟自壬戌亂頹圮。周(瑩)承夫志,獨立認修,三年竣工,費金四萬余。事聞,給二品封典。”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闖入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逃往西安,又逢西安大荒,行營資金拮據。《重修涇陽縣志》記載:“庚子,兩宮西狩,值大荒,命念昔赴行在,捐十萬金助賑,奉旨賞給一品夫人。”講的便是慈禧與周瑩的故事。
不少影視劇和民間傳說提到慈禧認周瑩為干女兒,周瑩還贈屏風壽禮的故事。盡管沒有權威史料證明,但確有這樣一面屏風藏于陜西省圖書館善本書庫。至于背后真實的故事,也只能待日后更多史料發掘,或永遠存于無盡的想象中了。
在古代,女子要三從四德,商人缺乏社會地位,女子拋頭露面從商更令人不齒——即便是這幾位女首富,也都是在喪夫后無奈走上從商之路。
然而,她們的成就并不會因此被磨滅。相反,她們用勤勉、智慧、善良書寫了自己的財富故事,在漫長歷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