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編織人生,光陰沉淀故事。這家叫作“忘不了”的咖啡廳,位于四川成都一家養老院的一角,這里的咖啡師是患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老人們在這里制作、售賣咖啡,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嘗試與世界連接?!豆怅幍墓适隆纷哌M這家特殊的咖啡廳,去感受他們用快樂對抗“遺忘”的故事。
養老院里的咖啡廳
收獲“被需要”的成就感
從第一步磨豆開始,到壓粉、萃取、打奶泡,最后加入咖啡液……在養老院社工的幫助下,今年84歲的代秀玉忙碌著她的“日常工作”——做咖啡。“忘不了”咖啡廳是養老院臨街一側辟出的一角,這里面積不大,但是設備齊全,可以制作拿鐵、美式等多種現磨咖啡。最多的時候,老人們一天可以做幾十杯咖啡,但是每一次重新做,他們都需要養老院的社工從頭教起。
咖啡廳現場只有大約4米寬,但養老院不少像代秀玉這樣的認知癥老人經常會聚集在這里,一起做咖啡。受認知癥的影響,他們忘記得很快,做咖啡的步驟、每杯咖啡標定的價格,經常一轉身就忘記了。
在工作人員的鼓勵下,代秀玉嘗試著當了一回老師,帶著記者一起制作咖啡。雖然步驟不完整,很多細節被遺忘,但過程中,老人卻表現得十分專注。工作人員介紹說,做咖啡能讓老人獲得一種“被需要”的成就感。
養老院社工 吳亞男:代奶奶那天做了十多杯咖啡。她自己都分不清楚到底做了多久,就感覺一直做,一直在這站著,一直在工作,她就表現出有點不耐煩的感覺。后面我們就告訴她,這些人都是喜歡你做的咖啡,想來買一杯你做的咖啡喝喝。很明顯能感覺到她心里的一個變化,就是非常開心,然后也比較有成就感。
推車賣咖啡
認知障礙老人感受“被需要”
因為認知障礙,這家咖啡廳的很多老人已經記不全制作一杯咖啡的完整步驟,但這并不影響他們體會到“被需要”的快樂。除了通過制作咖啡鍛煉執行能力、應對執行障礙,老人們還會集體出門賣咖啡,通過這種方式與社會建立連接。
天氣好的時候,養老院會組織認知癥老人們先做好咖啡,然后一起出門在附近售賣。因為咖啡廳靠近成都熊貓基地,經常能碰到不少游客來到基地附近的綠地廣場打卡露營。養老院的負責人蘇有城介紹說,一杯咖啡只賣9塊9,雖然不盈利,但卻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老人們收獲滿滿的成就感。
養老院負責人 蘇有城:我們特別設計了“忘不了”咖啡廳這個空間,它能夠給我們老人帶來這種肢體的訓練,大腦的活躍,還有一個就是情緒的提振。你發現我們老人去賣了咖啡以后,把咖啡都賣完了,特別開心,回來特別喜悅,就是這種自我實現帶來的喜悅是非常寶貴的事情。
為了讓老人持續性感受到“自我價值”。養老院會根據老人的售賣情況、平日的表現發放“愛恩幣”。老人們可以通過這種“虛擬貨幣”參加養老院的集市活動,兌換日用品。
養老院負責人 蘇有城:因為我們咖啡只賣9塊9,回來給老人發2塊錢。我們有一個相對來說程度比較輕的認知癥的爺爺,他就不要。后來我們把錢放大了10倍,開始發“愛恩幣”,發20塊錢(愛恩幣)的時候他就很開心,就接了,特別開心。老人對于自我的價值認可,或者說能夠有這種可以量化、可視化的價值認可,你發現他整個的力量感、他的情緒各方面真的要好很多。
在“忘不了”咖啡廳和認知障礙“和解”
這家養老院目前有大約30名患有認知癥的老人,平均年齡超過70歲。如今,養老院里的這家“忘不了”咖啡廳,已經成為成都市“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認知障礙友好社區”是成都市民政局從2023年開始打造的民生項目,旨在讓更多老年人了解和預防認知癥,同時為相應認知癥患者提供非藥物干預訓練及家庭支持活動。如今,整個成都市已有56個這樣的友好社區,越來越多人通過它了解到認知癥。
養老院負責人 蘇有城:我們這個“忘不了”咖啡廳既是一個干預的場所,也是一個科普宣傳的窗口。雖然認知癥不可逆轉、不可治愈,但是即使得了認知癥,也是可以好好生活的,他的生活質量、生命尊嚴是可以得到保持的。這個事情必須讓足夠多的老百姓知道,如何提前預防,如何及時干預,如何專業照護。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