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石市陽新縣王英鎮,有這樣一個家庭:父親石則龍是一名村醫,在他的影響下,其三個子女分別在該鎮東源片區三個村當村醫。雖然收入微薄,但兄妹三人甘守清貧。他們接過父輩的藥箱,終日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守護著1300多個家庭、5100多名村民的健康。
接過父親的藥箱當村醫
“2014年從衛校畢業后,就來到了添勝村衛生室,今年剛滿10年。”10月20日,在陽新縣王英鎮東源片區添勝村,34歲的村醫石教德說,因為其父親石則龍在該鎮魯山村做了40多年的村醫,很受當地人尊敬。受父親的影響,他從陽新衛校畢業后,便應聘來到了添勝村衛生室工作。
石教德介紹,他是家中的老二,其父母共生育了他和哥哥、弟弟、妹妹共四人。
2015年,其哥哥石教仁也應聘到了橫溪村衛生室工作;2017年,最小的妹妹石敏從黃石理工學院畢業后,也像兩個哥哥一樣,在王文村當起了村醫。
“加上父親,我們家有5個醫生。”石教德說,除弟弟石教方大學畢業后在縣城醫院工作外,他們一家四口人都在王英鎮當村醫。
“醫者仁心,德者濟世。作為一名醫生,給孩子取名‘仁德流芳’,希望孩子們能繼承父輩的衣缽,能做到一名醫者的最基本的素養。”今年59歲的石則龍道出了給幾個孩子取名的故事。
“摩托車是我們這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弟弟已騎壞了兩輛。”1988年出生的石教仁說。由于王英鎮東源片區都是山路,所以兄妹三人出診的交通工具都是摩托車。
兄妹三人成村民身邊的120
“石醫生,這個藥該怎么吃?”在橫溪村老屋周灣85歲老人張先巧的家中,躺在床上的她從枕頭下拿出幾盒還未拆封的藥介紹,這些藥是其子在外地打工時寄回來的,由于不知道每次的用量,一直留著不敢吃。
“別看石醫生年輕,對待我們村里的老人特別有耐心,與老人們都很聊得來。”村民石新權在一旁見狀,笑著對極目新聞記者解釋。
“石教仁醫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不是他,我早就沒命了。”橫溪村60歲的村民周升祿回憶,2015年的一天,他在干活時,不慎摔倒致脾臟破裂。當時他并沒在意,事后感覺不適還以為是胃疼。石教仁上門發現后,當晚駕車將其送到陽新縣城的醫院,由于搶救及時,周升祿總算保住了性命。
“大哥的收入比我們稍高一點,因為他們那個村的村民比較多。”1993年出生的石敏是這個家庭中唯一的女兒。雖然備受三個哥哥的疼愛,但她還是追隨著大哥和二哥的步伐,來到了東源這個交通閉塞的地方當了一名村醫。她介紹,雖然他們兄妹三人是鎮聘的村醫,但都沒有固定的工資,全靠平時給村民看病掙點微薄的收入,她和二哥石教德每年的收入不足3萬元。
“在父親身上,我們看到了責任。”石敏說,父親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不要計較”,從父親身上,他們明白了作為一名醫者的責任。
父親一句話,讓兄妹三人在這座大山深處扎下了根,守護著1300多個家庭、5100多名村民的健康。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