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戰略科學家們有多“牛”?

2021-10-01 13:13:16來源:央視網

聯播+9月28日晚,近18分鐘的《新聞聯播》頭條,釋放重磅信號。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戰略科學家對中國來說意味著什么?中國的戰略科學家們究竟有多“牛”?

他們就是最好的例證——

錢學森是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杰出代表,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錢學森受命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

錢學森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我國的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學科……

在錢學森的努力帶領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李四光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李四光先后在太行山、九華山、天目山、廬山、黃山、揚子江流域等地發現了大量遺跡,用科學事實推翻了外國人“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的錯誤結論。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并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證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后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我國甩掉“貧油”帽子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黃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為我國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只要國家需要,我就干!沒什么好說的。”

歸國七年,黃大年帶著團隊突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點。在航空移動平臺探測技術裝備項目上,用5年時間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走過的路程。在尖端裝備重力梯度儀的研制上,就數據獲取的能力和精度,我國與國際的研發速度相比至少縮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則達到了與國際持平的水平。

黃大年去世4年多來,按照他生前設計的戰略規劃,黃大年團隊不忘使命、刻苦鉆研,努力完成其未竟的事業:移動平臺探測中心團隊圍繞國家深海、深空、深地戰略計劃,在智能化重載荷物探專用無人機搭載平臺研發與集成,航空重力梯度儀研制、移動平臺綜合地球物理一體化數據軟件平臺研發等多個方向開展攻關研究,獲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果。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了“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966年,袁隆平發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篇論文,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0年,他在海南發現的一株花粉敗育野生稻,讓雜交水稻研究打開了突破口。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雜交水稻育種戰略:由三系法向兩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著由繁到簡但效率更高的方向發展。經過多年努力,兩系法獲得成功,它保證了我國在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

1979年4月,雜交水稻國際學術會議上,袁隆平宣讀了自己的論文《中國雜交水稻育種》,中國第一次將雜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經驗傳遞給世界。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團隊通過開辦雜交水稻技術培訓國際班,已經為近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的技術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種植,并在當地不斷創造出高產紀錄。全球雜交水稻每年種植面積達到700萬公頃,普遍比當地水稻增產20%以上。

2021年9月5日,在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壩鎮的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里,第二代雜交稻“超優千號”開始現場測產驗收,最終測產結果為百畝片平均畝產1107.5千克,實現連續四年百畝片平均畝產超1100千克。

孫家棟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拓者之一,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總設計師,為我國突破衛星基本技術、衛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本技術作出了卓越貢獻。

孫家棟是我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總工程師。

從學習飛機設計專業到研制導彈武器再到開創衛星事業,孫家棟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以“國家需要,我就去做”的報國之志投身于航天大軍,始終不渝地把航天事業作為報效祖國的舞臺。他特別強調要堅持自主創新:“在一窮二白的時候,我們沒有專家可以依靠,沒有技術可以借鑒,我們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輕人更要有自主創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術的話語權。”

劉永坦是我國對海新體制雷達的奠基人,執著于對海新體制雷達研究近40年,填補了我國在這項領域的空白,讓中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

1989年,新體制雷達實驗系統建成,中國人用8年時間,趕完了西方國家二三十年的路。

2011年,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新體制雷達研制成功并投入實際應用,攻克了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的核心技術。我國也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該技術的國家之一。

面向國家未來遠海戰略需求,耄耋之年的劉永坦依然活躍在科研前線,繼續帶領團隊規劃實施對海遠程探測體系化研究,逐步開展分布式、小型化等前瞻技術的自主創新。

…………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戰略科學家既是國家發展的寶貴財富,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個體呈現,乃“國之重器”,不可或缺、無可替代。

“堅持長遠眼光,有意識地發現和培養更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

責任編輯:馮小玨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用劲好爽快点要喷了视频| yw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欧美亚洲精品suv|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看| 人成电影网在线观看免费| qvod激情小说| 97影院九七理论片男女高清|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男女生活| 女性扒开双腿让男人猛进猛出 | 日本成人在线网址|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青青国产在线视频| 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观看1000|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性色AVQ| 免费大片av手机看片| a在线观看免费| 正在播放露脸一区| 国产美女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六月丁香色婷婷|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三卡| 国产伦精品一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 美女**毛片一级视频|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一级黄色香蕉视频| 男女男精品网站|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吹潮香蕉在线观看| 日本又粗又长一进一出抽搐| 四虎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肥胖 | 国产边摸边吃奶叫床视频|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野花日本免费观看高清电影8| 成人黄色激情视频|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