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邊彝族自治縣,隸屬于四川省樂山市,位于西南小涼山區,屬老少邊窮地區。這些年,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深入推進和全面勝利,當地醫療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解決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為當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健康基礎。
“我早看到你了,施醫生。”3月10日,徐加禮站在自家院壩邊上,興奮地高舉手臂,使勁搖晃,招呼來客。
這里是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楊村鄉上云村,鄉村道路蜿蜒、陡峭,隔著十幾米長的斜坡,施啟云緊走幾步,也朝徐加禮招手示意。
這是骨科醫生施啟云與脫貧戶徐加禮的又一次會面。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脫貧攻堅的陽光照耀到了每一個角落,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無數人的幸福因此而實現。”
這“無數人”,包括了徐加禮,以及小涼山地區峨邊彝族自治縣7751戶27885名貧困人口。2021年2月,峨邊彝族自治縣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一人病,全家窮”
2018年之前的十多年里,徐加禮因雙腿殘疾,喪失了勞動能力,他的生活被困在一張小小的輪椅上。
峨邊彝族自治縣通過下鄉義診、入院宣教向群眾及患者宣傳健康扶貧政策,正確識別精準扶貧病人身份,確保全縣貧困人口在院得到健康扶貧政策的惠顧。
徐加禮有幸成為被救助的貧困患者之一。2018年11月,45歲的徐加禮在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做了雙髖關節置換手術。在峨邊醫療扶貧政策支持下,徐加禮被減免了十萬元手術費。如今,他已經可以自如行走,還能在家幫哥哥干點煮飯、喂豬、剝玉米的輕活。“我的雙腿是國家給的,這恩情永生難忘。”徐加禮說。
對峨邊彝族自治縣這個省定貧困縣來說,醫療資源曾經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難以享用的“奢侈品”。直到2018年,即便是這一方土地上醫療實力頗為雄厚的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也還沒有開設骨科。
此地人們勞動繁重,平時經常上坡下坎,骨科類疾病尤為普遍。2018年之前,峨邊人罹患骨科類疾病,只能去成都、樂山等地治療。“一人病,全家窮”,窮與病像是兩座大山,壓得峨邊人有些喘不過氣。
徐加禮家現有三兄弟,兩個哥哥徐加洪、徐加倫,分別出生于1968年、1972年。因為徐加洪與徐加禮都患有強直脊柱炎,需要長期服藥,貧窮讓三兄弟至今都還是村莊里的“光棍漢”。在享受扶貧政策之前,三兄弟住在漏雨漏風的破房屋中,生活拮據。
如今徐加禮能再度行走,徐加洪的病也能享受醫療政策,得以長期治療護理,家中舊屋也得以翻修改造,對于未來,他們有了新希望。
[page]
構筑醫療人才“蓄水池”
峨邊彝族自治縣地處川西南小涼山區,多年來,由于受經濟、交通、地理位置等多重因素制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緩慢。
2018年以后,在國家脫貧攻堅戰和醫療扶貧的大背景下,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作出新部署,決心建立自己的骨科,同時逐步開設起呼吸內兒科、腎病內科血液透析室、內鏡中心等全新科室,突破發展瓶頸,滿足群眾就醫需求。
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院長王方云
以骨科為例,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院長王方云采用“邊培養、邊招人、邊干工作”的辦法,送本院一位外科醫生去華西醫院骨科進修,同時招聘了兩名骨科醫生,加上樂山市中區援彝骨科醫生許文明,組建起醫院骨科人才隊伍的雛形。
施啟云書寫病歷
施啟云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了峨邊,他畢業于南昌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原本有無數機會可以留在大城市,但他最終選擇了峨邊。他說:“大城市人才濟濟,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我應該去更需要專業骨科醫生的地方!”
峨邊人才引進難、留住更難。全縣每千人口執業醫師和護士(含執業助理醫師),遠低于全省2.14和1.94的平均水平;人才極為短缺,加之激勵機制不健全,一線醫生主動提升、繼續教育意識不強,專科學科帶頭人匱乏,醫療服務能力薄弱。
針對上述問題,峨邊計劃多渠道引進和培養衛生人才,加大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本科)免費培養和深度貧困縣醫學專科生定向培養、引進和考試考核招聘力度,力爭2021年招聘20人;加快出臺《峨邊激勵人才隊五十條措施》,探索建立與醫療服務勞動價值匹配的績效工資制度;建立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醫共體合作模式,加大專科打造、人才支持、對口支援力度,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2019年峨邊充分利用東西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傳幫帶”工程的優質資源優勢,協調對口支援醫療機構下派兒科醫生到醫院進行幫扶。2020年4月8日,呼吸內科、兒科的開科,結束了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近70年大內科的歷史,實現了呼吸系統疾病、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專科專治,較大程度緩解了縣域內呼吸系統病人、兒科病人看病難的問題,提升了病人專科診療質量,從而解決了峨邊呼吸內科、兒科病人轉診轉院問題。
[page]
全面小康有“醫靠”
習近平總書記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的醫療發展,是一個縣域醫療全面發展、惠民助民的縮影,也為當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健康基礎。
“讓老百姓治得起病,病好后不用擔心再度返貧”,峨邊的做法是,財政全額代繳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費用;實施“十免四補助”醫療扶持、“先診療后結算”“一站式結算”、醫療救助,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衛生愛心扶貧救助“四重”等政策、機制、制度;確保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或合規轉診醫療費用個人自付不超過5%。
“健康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峨邊彝族自治縣衛健局醫改扶貧辦主任胡志恒說,“只要貧困戶簽了‘一站式結算’服務,入院時不用交大筆押金,出院時只需交納個人該支付的款項。”
27歲的冉拉小美是峨邊大堡鎮雙九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在2020年被診斷罹患“蛛網膜下出血”,住院總費用為404594元,個人支付為19825元。
當前,峨邊健康扶貧五大行動已全面實施。免費為貧困人口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慢性病規范管理和簽約服務100%,全面實施慢性病特殊門診應辦盡辦,生育秩序整治效果明顯。
“如果不是國家對貧困戶的醫療扶助政策好,我家砸鍋賣鐵也湊不出那么大一筆住院費。”冉拉小美說道。
胡志恒表示,隨著峨邊醫療衛生事業的加速發展,當地老百姓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健康紅利。為鞏固拓展扶貧成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峨邊將繼續提高衛生事業的整體發展水平,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更好地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