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甘肅工作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20多年來與禽流感、甲流、登革熱等傳染病都“交過手”。患者們愛把這位時常奔赴火線的醫生稱為“德叔”。
甘肅本輪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確診病例近日“清零”。“中西醫結合的創新性治療方法,有效阻斷了病情惡化。尤其在重癥及危重癥患者的治療上,是非常成功的。”“德叔”說。
從去年大年三十踏上去武漢的動車到今年秋冬來蘭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近兩年來,“德叔”先后馳援9個城市,“不是抗疫,就是在去抗疫的路上。”
“2003年,我也被SARS感染了,在ICU里住了一個月,很多人以為我活不了。但我對疾病有了解、對治療有了解,利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40多天就離開輪椅,回到了急診科上班。”這段難忘的經歷,讓“德叔”有了更切近的患者視角。
圖為張忠德在蘭州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梁軍 攝
藥材質量好不好、煎煮過程行不行、配送是否及時……不僅要制定治療方案,“德叔”過問的事兒很多,“落實細節非常重要。此次有位80多歲的重癥患者,如果按照往常每天4包中藥、一包200毫升,那老人家就沒法吃飯了。這時就要濃煎至70毫升,不影響病人飲食,也能達到最好的療效。”
“德叔”說,中醫講究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在甘肅本輪疫情中,“三因制宜”治療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少有高熱、氣喘等典型癥狀,而是咽干、喉干、關節酸痛等燥、寒癥狀明顯。對此,我們加用了滋陰、補氣、扶正、驅寒的中藥,有效防止疾病惡化,尤其對重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比較滿意。”
圖為張忠德(左二)在定點醫院內詢問患者病情。(受訪者供圖)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德叔”說,我國自古防控疫病都是基于中醫藥,由此形成了一套符合當時條件的傳染病防控體系。今天,中醫藥應該在繼承精華的基礎上,結合先進科技成果,“就像聽診器替代用耳朵聽、B超替代用手指摸,應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不斷挖掘中醫藥這座寶庫。”
近兩年來的抗疫經歷,讓“德叔”有了職業之外的感悟:“沒有技術,一打就敗;沒有擔當,不打就敗。在國家、民族或是行業發生重大事件時,必須有責任、有擔當,這時技術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參與記者 崔翰超)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