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個話題火了——“老師撕傘”。
它的全稱是“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要把學生的傘撕爛”,里面的內容都是各個“95后”老師為了防止學生作弊使出的奇招。
老牌教師組織默寫的辦法,或許只是簡單地讓大家把課本收進書桌。但年輕老師,則會讓學生們把書放在地上、甚至頂在頭上,徹底杜絕偷看的可能。
圖片來源:小紅書
對于這一屆“95后”老師來說,現在學生們的“小心機”“小套路”都已經是他們當年玩剩下的,所以他們能夠預判學生的預判、見招拆招地“反套路”,等于將自己撐過的“傘”撕了,讓如今的學生只能“淋雨”。
評論區里,還有不少年輕老師都曬出自己的“撕傘”訣竅,仿佛“反作弊”界的“華山論劍”:
出答案一樣的試卷、用帶水印的紙默寫、讓同學互相點名抽背……怎么“95后”當了老師,就不按套路出牌了呢?
當“熊孩子”成了“熊老師”
“95后”老師的反套路行為,可不僅限于防作弊。在這波年輕老師的互聯網“業務交流大會”中,人們漸漸發現,一些年輕老師和我們傳統印象中的老師形象“有點兒不太一樣”了。
比如,以前都是老師督促學生按時上課,誰能想到,現在有些老師,可能比自己的學生還不想上課呢?
圖片來源:微博
老師上課拖堂,是大部分學生最討厭的事情之一。明明已經下課了,隔壁班的同學們都在走廊上嬉戲打鬧、或者奔向食堂搶飯了,自己班的老師還在講臺上“喋喋不休”講個沒完。
可到了某些“95后”老師這里,畫風突變,拖堂?不存在的。下課鈴一響,老師一句話不多說,利落地收拾教具,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老師已經溜出教室了。
圖片來源:抖音用戶@河北音樂廣播
更夸張的,還有網友分享,“我們老師,還有不到三十秒打鈴,你就可以看見她一邊講課一邊拿著書包挪到了門口。”
小時候,我們放學后去學校門口買辣條、炸土豆、烤腸等“垃圾食品”的時候,總是要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生怕被老師逮??;而現在,是饞嘴的老師“心虛”地吃烤面筋、辣條、螺螄粉,生怕被學生發覺。
圖片來源:微博
以前學生在作業本、試卷上涂涂畫畫會被老師批評說“不尊重知識”,現在的年輕老師就不一樣了,不僅自己親自上手畫,還喜歡畫表情包。
圖片來源:小紅書用戶@愛吃肉的小胖子
圖片來源:微博用戶@虎柴柴
圖片來源:小紅書用戶@卷卷
這屆“95后”老師有多愛用表情包呢?不僅用來批改作業,上課時也不能落下了。
圖片來源:微博用戶@青年湖南
可別以為“95后”老師只會干這些“幼稚”的事,他們在管理班級時,也有自己的一套絕活。
為了讓全班同學在課堂上都能集中注意力,有老師不惜編寫小程序,用這種刺激的方式進行隨機點名抽背。
圖片來源:抖音用戶@洛陽網
為了讓學生對古詩詞有更切身的感受,有老師穿上漢服、一邊跳古典舞一邊為學生講解李白的《將進酒》;還有老師把李清照的《聲聲慢》改編成了說唱。
圖片來源:抖音用戶@青豆新聞
圖片來源:抖音用戶@山東衛視
“95后”老師“整活兒”
有點子天賦在身上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95后”老師為什么這么會“整活兒”呢?
有網友把“95后”老師的這些“幼稚”行為戲稱為“熊孩子長大了,成了熊老師”。的確,“95后”老師,如今最大的也不過二十七八歲,大部分人都還是剛剛脫離學生身份,走出校園。初為人師,不少人身上還遺留著學生時代的稚嫩氣。
“95后”在做學生時,就常常被貼上“有個性”的標簽。作為地地道道的“互聯網原住民”,他們從小就通過網絡接收大量信息、建立社交關系,對網絡上的“熱梗”“熱詞”更為熟悉。成為老師后,他們也樂于在教學中繼續發揚互聯網娛樂精神。
在一些“95后”老師的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甄嬛面帶殺氣地監督學生早讀。
圖片來源:抖音用戶@河南都市報道
還可以看到老師為了叫醒學生,拿著大喇叭在學生耳邊循環播放某考研數學老師的名句“你怎么睡得著的?”
圖片來源:抖音用戶@余樓
除了愛在教學中運用網梗、表情包外,一些“95后”老師還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用“段子”的形式消解工作上的煩惱和壓力。畢竟,哪個老師沒有遇到過幾個不靠譜的學生呢?
圖片來源:微博
這些從學生時代遺留的稚嫩氣,讓老師和學生之間“天然”存在的隔閡大大地消解了。“95后”老師與“00后”學生,有的只有幾歲之差,四舍五入就是同齡人,更像是“一個大孩子,帶著一幫小孩子”。
圖片來源:微博
圖片來源:抖音用戶@漢風號
“一些年長的老師也教過我們‘要和學生保持距離’,‘要樹立老師的權威’,我不太認可這種觀點。我們當學生時就希望老師尊重我們,現在當老師后,也會盡量把學生看作是獨立的個體,力爭被學生信任,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廣東廣州某中學“95后”歷史老師劉老師這樣說道。
一些老師會和學生“歃血為盟”,“干了這一杯,咱們以后就是兄弟了”。
還會帶著學生一起跳街舞,“我希望我和學生可以像朋友一樣切磋舞技”。
圖片來源:抖音用戶@廣州交通電臺
相比于用老師的“權威”要求學生“絕對服從”,大部分“95后”老師更加提倡“師生平等”,更傾向于跟學生講道理,“以理服人”。
“當學生犯錯時,我會先問他為什么這樣做,是不是最近學習上有什么困難,或者家中有什么事情,學生能夠感受到我是在和他平等地交流,他慢慢地也愿意和我說心里話,我再對癥下藥,這會比單純的訓斥效果好很多。”劉老師說自己更相信“愛的教育”。
而在學生常見的早戀問題上,“95后”老師的思想也更為開放,畢竟不少“95后”自己當學生時都體驗過情竇初開的感覺?!?015年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95后群體第一次戀愛時間平均在12.67歲左右,其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在18歲之前就有過初戀。
“我不反對學生談戀愛,但要注意尺度,不能影響學習,不能做出格的事,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內蒙古赤峰“95后”數學老師許老師這樣看待“早戀”問題。
圖片來源:受訪者許老師
“整活兒”背后,是愛與責任
在這些關于“95后”老師“花式教學”的帖文下面,總是難以避免地出現個別質疑的聲音:“不務正業”“沒有個老師樣兒”“把心思放在這些事上,怎么教得好學生?”
作為一名入職才兩個月的“95后”老師,許老師也面對過學生家長的質疑,“這其實很正常,畢竟是一名新老師,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經驗,回應質疑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老師的專業性和責任心把學生教好。”
其實,和其他世代的老師一樣,看似調皮愛鬧的“95后”走向教師崗位后,也逃不過老師的“操心命”。
前段時間,一個名為“第一批當老師的95后已經提前衰老了”的話題爆火,引發了廣大“95后”老師的共鳴,“崇高的教學事業總會在人身上留下成長的印記”。
有人從天真甜妹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女俠,雙眼中生出震懾人心的力量:
圖片來源:抖音用戶@Lucky卷
有人從意氣風發的西裝少年,進化成了看起來很有經驗的教學標兵:
圖片來源:抖音用戶@Sheng'sheng
有人則是從走廊上跑步會被教導主任攔下來的青澀學生,成長為了攔下學生、并質問“你哪個班的”的教師。只有手中的可樂,暴露了一絲殘存的幼稚氣息:
圖片來源:抖音用戶@阿欣老師
“當老師前,我手機里的照片都是人像、美食、旅游、游戲;當班主任后,就變成了課表、作業安排、家校聊天截圖、學生活動照片等等,”許老師說道。
圖片來源:受訪者許老師
無論是和學生斗智斗勇的“花式教學”,還是被刻上職業烙印的“提前衰老”,其背后的深層含義,都是新一代年輕老師對“如何把學生教好”的深入探索。
他們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畢竟誰沒被后門窗戶里出現的那雙眼睛盯過,沒在小樹林被老師的探照燈晃過呢?或許在將來,又會上演“00后”“10后”老師“整頓課堂”的戲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教學風格,但不隨時代改變的,是在三尺講臺、方寸之間裝著的愛與責任。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