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人物繁多,什么行當穿什么行頭,大有講究。“90后”小伙兒陳勝,多年來對各行當的行頭研究頗有興趣,并一直想擁有一套自己制作的戲服和道具。這位曾經在舞臺上身手矯健的武生,在花了近兩年時間找資料、摸索、研究、嘗試后,終于將夢想變成現實。目前,他已制作400多個各式各樣的川劇頭帽。
日前,記者來到陳勝位于遂寧市城區的工作室,木質長桌上擺滿了制作川劇頭帽的零件和工具。陳勝正拿著彩色鉛筆在廢舊紙板上畫圖樣,制作來自成都的訂單。這些年,他手工制作的川劇“高定”頭帽和戲服,走上川劇舞臺,走進川劇愛好者家中。
從臺前到幕后,不變的是熱愛
川劇分為小生、旦角、生角、花臉、丑角5個行當,“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不同行當在功法程式的訓練和運用上各有特點。在遂寧市川劇團,陳勝扮演有武藝的小生,根據服飾的不同可以分為靠甲武生、袍帶武生、龍箭(含袍子)武生、短打武生等。
雖然自身的武術功底扎實,但初入川劇團,對比劇團科班出身的武生,他覺得自己還是差了一截。“喜歡的事情,我一定要做好。”陳勝每天必到練功房練習基本功,提升技藝,并在一次次表演中對川劇文化有了更深體悟。
2012年,陳勝跟隨劇團到韓國演出,師祖身著精美的行頭在舞臺上表演變臉,燈光照射之下,看起來尤其亮眼,這讓他有了制作川劇頭帽和戲服的念頭。
起初并不順利。“因毫無制作經驗,真正上手還是有一定難度。”陳勝說,雖然見過各式各樣的道具,但是在材料選擇、顏色搭配、整體協調性,甚至在工具的選用上,都得自己下功夫。練功間隙,他抓住一切時間,仔細琢磨制作要領。
經過不斷嘗試和研究,終于在2014年的一天,他制作出第一套頭帽和戲服。精湛的手藝,讓他的作品順利“出圈”。出于對手工制作的熱愛,2019年,他離開川劇團,全身心投入到頭帽制作中,換另外一種方式登上舞臺。
創新表達,傳承傳播川劇文化技藝
在工作臺上,擺放著陳勝正在制作的一個頭帽,色澤艷麗、造型精美。“這叫獨獨冠,可用于川劇獨特的丑行類別龍箭丑角色,或者權豪之家的青少年人。頭帽的靈活性很強,可以隨意拆裝,如果加上別的道具,就可以用于諸侯王等角色。”陳勝說。
看起來工藝復雜的頭帽,原材料很簡單,就是常見的紙板、鐵絲。“即使要做最簡單的頭帽,中間都要歷經數道工序。通常情況下頭帽都是定制,顧客會發來他們的需求和所搭配的戲服,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出一些設計意見,最后才進入實際制作。”陳勝說,從制圖開始到雕刻,再到最后裝飾,一個成品頭帽,大概要花上半個月的時間。
經常上網購物的他,靈機一動開了個手工藝淘寶店鋪,沒想到卻意外受歡迎,“頭帽放上去沒多久就賣掉了。”陳勝說,購買者來自全國各地,大多是川劇演員和愛好者,同時,也不乏有一些私人博物館展覽收藏。
這兩個月,陳勝還在忙著收拾位于安居區的農家小屋,他計劃把工作室搬到鄉村,“我花了半年時間,學習視頻策劃、拍攝、剪輯、運營,接下來將拍攝一些川劇頭帽制作的視頻上傳抖音等平臺,通過視頻留存川劇文化技藝、展現頭帽的藝術特色,并讓更多人了解、愛上川劇這個藝術瑰寶。”
說到未來,陳勝心中早有打算,“找幾個熱愛川劇文化的伙伴,擴大川劇頭帽制作手藝人隊伍。以后還會嘗試用不一樣的視角或者藝術形式,創新川劇頭帽表達形式,讓歷史悠久的川劇頭帽和服飾,更具青春氣息。”
人物名片
陳勝
打扮干脆利落的陳勝,舉手投足都是戲曲人的精氣神。出生于川劇演員家庭的陳勝,受父親影響,對川劇有著濃厚興趣。憑借自身努力,加上自小學習武術,他在14歲時便加入遂寧市川劇團,成為一名職業川劇演員。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