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北漂了九年的三口之家
在北京經營著一家湖北小館
在新春即將來臨時
昔日的熟客們又回到小館
大家都說
“三年堅持了下來的小館
接下來一定會特別好”
只有經營者明白這里的苦辣酸甜
央視新聞《相對論》記者莊勝春
走進這個藏著人間百味的深夜小館
↓↓↓
帶著父母開店創業
越來越多顧客成為熟客
九年前,北漂的汪小偉
把父母從湖北武漢接到北京
決定帶著父母創業
從簋街的小檔口到現在的小館
回頭客越來越多
顧客們說
“這里能吃出家的味道”
汪小偉的母親李光萍
顧客都叫她汪婆婆
為了保證食材質量和口碑
鹵菜的香料
她一定要從武漢熟悉的店家進貨
藕湯里的藕
也一定選武漢的
汪爹爹一看便知是糯是脆
過去,汪爹爹愛守在門口
擺弄他的木工活兒
汪婆婆忙著張羅
來了老鄉就自動切換成湖北話
和對方拉起家常
那時小店檔口小
有客人就在屋外支起小桌吃飯
遇到突如其來的大雨
汪爹爹撐起一把大大的雨傘
一邊擦汗,一邊說
“你們慢慢吃,我幫你們擋雨”
一位熟客回憶道
有一次,她孤身一人
在店里喝多了酒
汪婆婆看到后從此定下一條規定
“獨自來喝酒的女孩
不能賣容易上頭的米酒10號
只能賣8號”
越來越多顧客成為熟客
每次來吃飯都會和汪爹爹開開玩笑
和汪婆婆聊聊天
生意越來越好
他們從十幾平米的小檔口
搬到了一百多平米的店面
“當時滿心想著多給大家
帶一點武漢的味道”
2020年疫情來襲
那時,每天都有武漢人來敲門
都在為家人揪心
想來這里坐一坐
后來,隨著情況好轉
小店的生意也慢慢變好了
“英雄的武漢,英雄的人民
一下子讓我們在外地的
武漢人、湖北人有了底氣”
△為感謝全國馳援武漢,小店曾辦過熱干面免費吃的活動。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小偉說,一進后廚就不出來
身上的汗濕了干,干了濕
汗堿能把黑衣服染白
常常深夜才吃上當天唯一一餐
推出了越來越多的菜品
燒烤、小龍蝦、牛三鮮鍋
“當時滿心想著多給大家
帶一點武漢的味道”
汪爹爹遭遇車禍
顧客中的醫生最先趕到醫院
三年來
小店挺過了一關又一關
正當小偉以為最難的時刻已經過去
一個月前
汪爹爹因交通事故意外離世
出事那天
小偉在顧客群里發了句
“怕婆婆兜不住”
顧客們紛紛趕來
最先趕到醫院的是顧客中的醫生們
“當時在搶救室門外
朝陽醫院的大夫會診結束了
我們這邊來的醫生再會診一遍”
在這件事之前
小偉根本不知道他們的職業
父親去世后
小偉想,還是把店堅持開下去
老顧客陸續到店
有的見面就送上一個擁抱
還有的送來親手做的汪爹爹木雕
△顧客做的汪爹爹木雕
汪婆婆喃喃地說
“很簡單的一句話
就怕我們店沒了
你要不把它弄好對不起顧客”
門店租約快要到期
小偉準備過了春節
給小店換個地兒,也換個名兒
改成汪爹爹牛三鮮火鍋
一是永遠紀念爸爸
二是讓小店的菜品更加聚焦
小店門外的國貿商圈
人氣正在回歸
有人說,疫情后走出家門
發現熟悉的那家小店還在
會多一份安心
當被問到“現在還想搏?”
小偉堅定回答“還想搏!”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
總監制|錢蔚 王姍姍
監制|張鷗
制片人|莊勝春 汪潔
記者|莊勝春
主編|尚曉煜 張宗堯
編導|王洪春 單楚玉 楊吉兒
攝像|牛永毅 陳逸哲 肖磊壘 李東宇
視頻|化軍豪 楊振江
技術|夏文 視覺|王少華
統籌|紀方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