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梅只能坐輪椅出行、闌尾快要穿孔的魏秋月帶病出征、李娟的腰都直不起來了……盡管已經過去13年,但提起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那支奪冠的中國女排,功勛教練俞覺敏依然語帶哽咽、眼眶泛紅。
4月8日下午,由人民文創與紹興上虞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迎亞運”主題沙龍在e游小鎮人民文創演播廳舉辦。有“紹興師爺”之稱的俞覺敏、體育評論員鴻昆齊聚一堂,深情回憶了中國女排在廣州亞運會逆轉奪冠的往事,并深刻剖析“女排精神”。
俞覺敏首先詳細回憶了從廣州亞運會到倫敦奧運會,他率領的那支中國女排隊伍披荊斬棘的追夢歷程。“只要組織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這位被球迷形容為“大智若愚”的功勛教練坦言,能夠接手這支巔峰之師,是他一生的榮耀,“從內心來說,能夠讓中國女排越來越好,更是我的使命和職責所在。”
球迷看到的是女排姑娘們激情廝殺的表現,但在俞覺敏眼中,卻是那些鮮為人知的傷病困擾。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決賽“中韓大戰”中,斬獲30分的王一梅表現神勇、猶如天兵,但是俞覺敏說王一梅當時腳背骨裂,球場下幾乎無法步行,亞運村內只能用輪椅出行。魏秋月的闌尾炎快要穿孔,但是為了備戰亞運會又不能動手術,只能采取保守治療,每天打完比賽都要去醫務室,從醫務室出來已是深夜2點,早晨還要適應場地、參與隊伍集訓。這些往事讓人感動、震撼,正如俞覺敏在廣州亞運會奪冠之后所言:“勝利源自于女排精神。”
此次分享活動還連線了俞覺敏的愛徒王一梅和李娟。在談及傷病時,王一梅云淡風輕,而談到廣州亞運會的本土冠軍時,她笑逐顏開,直言這是自己職業生涯的莫大榮耀。以青春之我,擔時代之責,如今的王一梅從事排球教學推廣工作,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排球,能夠為國家隊培養輸送人才。
作為王一梅當年的主攻搭檔,扣中廣州亞運會最后一球的李娟也在從事排球教學工作。她分享道,自己目前在參與天津市“排球之城”的建設工作,以實際行動助力天津女排事業。李娟表示,2010年廣州亞運會決賽,以及天津女排2003年首次奪冠的聯賽決賽是自己職業生涯最重要的兩場賽事,“一個是開始,一個是結束”,她感謝教練和隊友成全了她的國家隊收官之戰,“這是團隊的力量!”李娟說。
中國女排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的內核力量也鼓舞了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的山區師生。金口河區永和鎮第二小學是上虞區濱江小學的對口幫扶單位。作為連線嘉賓,該校校長王聯軍與俞覺敏探討了“體教融合”的課題,表示要將“女排精神”“亞運精神”融入到山區學校的教學中去。王聯軍表示,在濱江小學校長林建鋒以及丁水苗、鐘國根等支教老師的共同努力之下,永和鎮第二小學的教學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還成立了氣排球項目的教學課題。跨越山海、攜手共進的教學力量,讓東西部相距千里的兩所小學實現了教育上的共同富裕。
在“排球之鄉”海南省文昌市,有一所在80年代就建立了排球隊的學校——文昌中學。文昌中學的排球老師范高忠,在“互加計劃”的鏈接下,也與俞覺敏相遇在人民文創直播間。作為基層排球老師,范高忠與俞覺敏探討了青少年排球基礎的打造培養等相關課題。
聽到大家的分享,俞覺敏感觸頗多,表示自己正致力于家鄉紹興市的排球建設工作,要通過紹興市排球教學平臺,為浙江省、國家隊輸送人才,讓更多的青少年通過排球感受到團隊協作的力量,在一次次的勝利與挫折中得到成長。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