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液,一縷毛發,就能千里追兇……在山西省忻州市公安局,女法醫張戎已經在這個行當里“摸爬滾打”了10年有余。“法醫承擔著解讀死亡密碼、尋找證據守護正義的神圣職責。”談及對法醫這一職業的理解,張戎說她更像是揭開案件真相的幕后“解碼人”。
2012年,法醫物證專業畢業的張戎考進公安隊伍,成為刑事技術戰線上的一員。“做好刑事技術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細心,要能吃苦。”本著服務偵查破案、服務基層一線的宗旨,張戎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在工作中經過研究、探索,對實驗條件進行優化,最終都能在最優條件、最短時間內完成檢驗,為偵查破案提供科學依據,在偵破命案積案、大要案和系列盜竊案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戎還一直從事公安機關刑事技術數據庫的建設工作,至今已建成40余萬人的各類數據庫,并連續多年利用數據庫破獲一批案件,抓獲一批犯罪嫌疑人。僅2022年,她所在的實驗室全年共直接、協助破獲案件282起。
1997年9月30日,寧武縣某飯店內,男子“金娃”、郝某青等人與曹某因瑣事發生打斗。在打斗過程中,“金娃”將曹某刺死。案發后,市縣兩級公安機關立即對該案展開偵查,提取作案工具等物證,并于當年抓捕了犯罪嫌疑人郝某青,但一直未能確定已在逃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金娃”的真實身份。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辦案人員只能將物證保存。此后的25年里,負責該案的專案組雖然經歷了多次人員調整、新老交替,但始終沒有放棄對“金娃”的追捕。
2022年在對該案件重新梳理時,技術人員重點對存放25年、已高度氧化降解的作案工具進行技術檢驗。最后,是張戎成功在作案工具上獲得有價值的結果,并比中廣州的違法犯罪人員孫某中。通過調查走訪,最終確定孫某中即為該案原平籍嫌疑人“金娃”。
“鍥而不舍是每個公安民警都具備的品質。”在張戎的法醫生涯中,參與偵破案件上千起,檢驗鑒定檢材10萬余份,她也被省公安廳聘為刑事技術業務能手,并入選全國刑事技術青年人才庫。
最讓張戎有成就感的莫過于來自群眾的肯定。
多年前,一對夫妻的孩子被拐,為了尋找孩子,夫妻倆找了個遍,貼尋人啟事、發布廣告……然而孩子還是沒有找到。多年后,孩子的養父母去世,他在知道自己被拐的真相后報了警。
經過警方多方工作,孩子趕來忻州進行采血比對。當6個小時后,張戎現場宣布比對成功的結果時,眾人哭成一團,不停地對她表示感謝。那一瞬她被震撼到了,感覺自己只是做了本職工作,卻給一個家庭燃起了重生之火,那種強烈的成就感,讓她覺得不論工作多辛苦都是值得的。(人民公安報記者 龐衛坤 通訊員 王 婷 韓 波)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