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增長4%,增速全國第三……極不平凡的2020年,云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大戰大考中交出優異答卷。
多年保持增速領先的云南,經濟總量全國排名也穩步前移,從2014年第24位提升到2020年第18位,劃出一條清晰的“上揚曲線”。88個貧困縣、880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從全國靠后躍居全國第二,綠色能源、綠色食品等現代產業蓬勃發展……近年來,云南奮力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成就引人矚目,未來令人期待!
擺脫貧困,一躍千年
饑餓、寒冷與貧窮,伴隨著王世榮的前半生。“小時候都是刀耕火種,種的玉米要被猴子、黑熊吃掉一些,一年糧食只夠吃四五個月。”他說,糧食不夠的時候,他們只能到山上挖野百合、葛根和竹筍,或者到江里抓魚。
王世榮是獨龍族,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這里位于橫斷山區的高山峽谷深處,是獨龍族主要聚居地。作為新中國成立之初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獨龍族曾經長期與世隔絕,貧困現象突出。2014年,王世榮所在的巴坡村貧困發生率還高達46%。
“精準扶貧,讓我們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歷史性跨越。”王世榮表示。2014年,獨龍江公路高黎貢山隧道貫通,獨龍族徹底告別每年有半年因大雪封山而與世隔絕的歷史,邁上了跨越發展的軌道。
如今的獨龍江鄉,村村通了公路,家家住上了安居房,戶戶都有致富產業。作為獨龍江鄉巴坡村黨總支書記,王世榮帶領村民種草果、種重樓、開民宿、養獨龍蜂,日子越過越紅火。僅草果一項,每年就給村民帶來人均收入4500元以上。最近,王世榮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獨龍族的歷史性跨越,是云南脫貧攻堅的縮影。2020年11月14日,云南最后9個貧困縣宣告摘帽。至此,云南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80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云南省扶貧辦主任黃云波說:“困擾云南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基礎設施發生根本性變化
古人謂“蜀道難”,其實滇道更難。秦代修筑多條從咸陽通達全國各地的“馳道”,寬數十米,而在云南山巖中開鑿的“五尺道”,寬不過一兩米。近代,紅軍長征經過云南,留下“橫斷山,路難行”的感嘆。如今,我國鐵路網絡已密如蛛網,但在橫斷山區邊緣戛然而止,使得橫斷山區成為人口較為稠密卻沒有鐵路覆蓋的地區。
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云南發展的最大“瓶頸”。2015年,云南下決心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啟動了路網、航空網、能源網、水網、互聯網“五網”建設五年大會戰,力圖從根本上改變基礎設施落后狀況。云南省發改委副主任周民欣介紹,“十三五”期間,云南完成基礎設施投資約1.8萬億元。2018年至2020年,云南公路、水利投資規模連續三年居全國第一位。
前所未有的投入,換來了云南基礎設施條件的歷史性跨越。去年12月30日,保山至瀘水高速公路、大理至臨滄鐵路通車;今年1月1日,麗江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通車;1月13日,墨江至臨滄高速公路通車……歲末年初,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怒江州、迪慶州、臨滄市,這三個偏遠的州市結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臨滄還接入了全國鐵路網。
大臨鐵路通車當天,81歲的佤族老人田學明專程趕到臨滄站,觀看列車發車。“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火車能開進阿佤山。今天,我的夢想終于實現了!”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難掩激動。他還清晰地記得,1958年他和另外6位佤族同學去北京上大學,一路顛簸輾轉,花了整整24天。
目前,云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9000公里,躍居全國第二;高鐵運營里程達1105公里;民用機場投入運營15個,數量居全國第三。基礎設施條件發生根本性變化,為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page]
綠色成為云南的鮮明底色
滇川交界,金沙江下游,白鶴灘水電站正在緊鑼密鼓施工。
來自昭通市巧家縣的務工者黃金銀和妻子李得春,今年春節在工地上度過。他們參與建設的這個項目,裝機容量達1600萬千瓦,是在建規模世界最大的水電站。看著水電站一天天“長大”,夫妻倆成就感油然而生。
白鶴灘水電站是云南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的一個注腳。云南省能源局副局長喬國新介紹,目前云南電力總裝機容量已突破1億千瓦,居全國第7位。其中,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超過85%。
近年來,云南重點培育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等八大產業,部署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全力建設“數字云南”,讓綠色成為云南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能源已成為云南第一大支柱產業。依托綠色能源優勢,云南推動建設綠色制造強省,加快打造“中國鋁谷”和“世界光伏之都”。隨著自用電量大幅提升,云南徹底告別了水電大規模“棄水”和發電量“外送為主”的歷史。
綠色食品影響力和美譽度不斷提升。近年來,云南以茶葉、花卉、蔬菜、水果、堅果、咖啡、中藥材、肉牛8個產業為重點,推動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云南農產品暢銷全國150多個大中城市、境外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健康生活目的地令人心馳神往。深入推進“整治亂象、智慧旅游、無理由退貨”旅游革命三部曲,云南旅游業形象得以重塑。踐行全域旅游理念,打造“大滇西旅游環線”,建設“半山酒店”,云南文旅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乘勢而上,云南開啟新征程。(記者 李銀 伍曉陽 龐明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