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題:“我們完全能端穩中國人的飯碗”——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談糧食安全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于文靜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當前糧食生產形勢怎么樣?我國的糧食安全有沒有保障?在今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回應社會關切熱點。
“在我們這么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也是農業農村工作的一個永恒主題。”唐仁健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就是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對此唐仁健表示,農業農村部做了三條具體的安排。
一是壓實責任。糧食安全要實行黨政同責,將制定相關的考核辦法,同時向各省份下達了今年糧食面積和產量任務。
二是制定出臺一系列支持糧食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秈稻和小麥最低收購價,在去年每斤提高1分錢的基礎上,今年繼續提高1分錢。另外,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也繼續保持穩定,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試點也擴大到三大糧食作物。
三是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黑土地保護工程,今年還計劃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
“今天正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草長鶯飛,萬物復蘇,春耕生產正在從南向北梯次展開。全國的冬小麥比去年增加了300多萬畝,尤其是苗情和墑情非常好。”唐仁健說。
他同時表示,最終奪取夏糧豐收還要“過五關斬六將”,還要防倒春寒、春旱、倒伏、病蟲害……總之,要一關一關過,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
近年來,我國糧食已經保持了“17連豐”,最近6年一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目前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474公斤,連續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我想告訴各位的是,我們的糧食安全完全能保障,我們完全能端穩中國人的飯碗。”唐仁健說。
談到種子問題,唐仁健說,在“有沒有、保生存”這個問題上,我國的種子在很大程度上立足國內是能夠滿足的。如水稻、小麥兩種最基本的口糧,就完全用的是自主選育品種,而且產量還不低。外資企業占我國種子市場份額只有3%左右,進口種子占全國用種量只有0.1%。
同時,我國的種子在一些品種、領域和環節跟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如玉米、大豆單產水平目前只有世界先進水平的60%左右。生豬的飼料轉化率、奶牛產奶量,都只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0%左右。這些差距是“好不好、高質量”方面的差距。
唐仁健說,農業農村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打好種業翻身仗的行動方案,力求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重大突破。
在種質資源方面,海洋漁業種質資源庫已經開建,新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今年9月份就能建好,建成后保存能力達到150萬份,位居世界第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在原創技術、底盤技術上盡可能突破。同時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