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筆寫著——空艙右蓋打開,左蓋破損一處,需燒焊,右機,小副機油溫表故障……
紅色的筆寫著——左蓋門下油泵組處清潔,用繩子將1和2串聯等待備用換……
這些一般人看不懂的術語,是長江日報記者在朱劍最近的一本工作筆記上看到的。這樣的工作筆記本,他記了快30年,近40萬字。30多本大大小小的筆記本里,記錄著專業知識、前輩經驗、學習心得、故障排查、手繪機械圖……也記錄著這位武漢輪渡人30年的成長。
身為武漢文旅集團利記輪渡公司輪機長的朱劍,常年“藏”在船底輪機艙,船上游客為美麗江景歡呼雀躍,他在機器轟鳴中“黑汗水流”……在武漢輪渡上工作了30年,朱劍的心愿是和家人一起看一場完整的長江燈光秀。
朱劍在輪渡機艙調試設備。長江日報記者侯鈺倩 攝
出生在躉船上的輪機長
武漢輪渡始建于123年前,朱劍家從爺爺、父母直到他,已經是第三代輪渡人了,家里有7個人在武漢輪渡工作過。70多年來,這一家人見證了百年輪渡風云,也見證了長江兩岸的拔節生長。
“生于躉船上,長于長江邊,我注定與輪渡有緣。”1976年,朱劍在武漢輪渡工作的母親,因為臨產時來不及去醫院,將他生在了躉船上的輪渡售票廳里。從出生到現在,朱劍的家一直就在離長江不遠的地方。
1993年8月,朱劍于武漢市公用技工學校輪渡分校畢業后進入當時全國年客流量最高的水上交通客運單位——武漢市輪渡公司工作。剛進公司時,他被安排在集家嘴至高公街航線的“輪渡33號”做船舶水手,每天的工作就是系解纜繩和維持秩序,系解纜繩這種動作每天要重復做166次。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該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好”……入職輪渡后,朱劍一直都在思考,之后他嘗試了水手、舵工等各種崗位,那時,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船長。
甘愿“藏”在船底的輪渡通
在過江交通不甚發達的過去,武漢輪渡是武漢人最重要的過江工具,鼎盛時期曾創造擁有18條航線、45艘渡船、年客運量1.6億人次的輝煌成績。
“變化應該是從1995年長江二橋落成開始的。”朱劍回憶,從那時開始,輪渡的客流量明顯下滑,和朱劍一起工作在輪渡的兄弟都轉崗去了公交集團,而一直想當船長的朱劍還是留在了武漢輪渡。
朱劍的工作從船上到了船艙底部,而他的夢想也從船長變成了輪機長。輪機艙內工作環境十分惡劣,平均溫度常年在50攝氏度以上,還有各種油污、粉塵和濃煙,這些與汗水交織在一起,不用工作多長時間,渾身上下就被熏得黑乎乎的。輪機艙室工作條件不僅十分惡劣,而且技術性和實操性都比較高,一般人受不了也做不來。
一開始,看到上千個機械零部件、10多個操作步驟,朱劍感覺無從下手。“師傅更多的是口述,我就跟著一邊看一邊學。”在師傅的指導下,朱劍開始更多地接觸船舶輪機理論知識、結構分類、工作原理、保修保養等,他把知識點一一記錄到筆記本上。這一記,就是近30年。從水手、舵工、水手長再到輪機員、機務員、輪機長??恐@些一筆筆寫下的扎實的專業知識,朱劍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輪渡通”。
這份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他2018年和2023年5月分別榮獲“武漢市勞動模范”“湖北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輪渡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吳操說,他一直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可這個普通人將一件事堅持做了30年,就做成了極致。
武漢網紅輪渡的守護者
一座座大橋跨江而生,過江交通格局徹底改寫,長江夜游應運而生。2023年初,全國文旅市場強勢回暖,長江輪渡火爆出圈,在社交平臺上成為網紅,最高流量單日極值接近8萬人次。
“一到船艙就進入高度集中的工作狀態。”朱劍說。據他介紹,輪渡的船齡普遍超過10年,雖然船況良好,但以前日常流量最多兩三萬人次,突然迎來這樣的考驗,朱劍從早上第一班船開班前,一直到晚上收班后,全天超過17個小時守在輪機艙,時刻緊盯著發電機、輪機的儀表盤,“耳朵都豎起來了,生怕漏了一點機器運行的異常響動”。忙碌的一天結束,朱劍鉆出底艙時,長江兩岸繁燈已歇,喧鬧歸于靜寂。
身處近水樓臺,朱劍卻有一個遺憾——在輪渡上工作了30年,當了10多年的輪機長,他卻沒有看過一場完整的長江燈光秀。“沒法子,工作時間全程要在輪機艙盯著,隨時處理突發狀況,中間偶爾到上面一下,也是匆匆忙忙的。家人總說,有機會要全家人一起看一場完整的燈光秀,在輪渡上拍一張全家福。”
2023年,武漢榮獲“中國夜游名城”稱號,長江夜游是熱度最高的旅游項目之一。隨著武漢文旅集團利記輪渡公司游輪母港建成,百年輪渡也將迎來整體升級。
70年前,朱劍當水手的爺爺駕駛著大船,運送忙于生計的乘客往返長江兩岸,今天,朱劍在輪機艙里為欣賞兩岸美景的游客保駕護航。與祖輩、父輩和長江一起,書寫著這波瀾壯闊的時代,朱劍說他很自豪。(長江日報記者侯鈺倩 徐璐 通訊員魏清)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