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魯生:從過去到未來,中國民間文藝如何傳承應變?

2023-09-28 08:53:53來源:中國新聞社作者:高凱
原標題:潘魯生:從過去到未來,中國民間文藝如何傳承應變?| 東西問

傳統民間文藝如何適應生活之變,實現既有根脈、又有創新,是一個永恒的挑戰。

民間藝術是生活的藝術,蘊藏豐富文化內涵,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和財富。潘魯生擔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已至第7個年頭,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國民間工藝傳承傳播工程自全面啟動以來始終穩步推進,頗有收獲。在他看來,民間文藝對于一個民族的文化而言,是土壤,廣闊而深沉;是血脈,帶著民族的生活記憶、精神氣節和審美追求,浸潤著民族的心靈。

中國民間文藝如何面對國際舞臺?民間文藝應如何保護傳承?在未來的發展中要應對哪些挑戰?中新社“東西問”日前專訪潘魯生,探討中國民間文藝在傳承中如何應變。


2018年2月,潘魯生調研陜西榆林民間剪紙。受訪者供圖

現將專訪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民間文藝對一個民族的文化而言有著怎樣的價值和意義?

潘魯生:民間文藝是一個民族最廣大群體共同參與創造和傳承的文藝,通俗易懂、分布廣泛,與生產生活的聯系最為緊密,因而被視作民族最為基礎的、根性的、本元的文藝。在漫長的歷史演進、文化傳承中,民間文藝抒發情感、裝點生活,成為勞動人民生活的史詩,以豐富、熱烈、素樸的形態書寫演繹民族的心靈史,滋養和孕育了民族不同形態、層次的文學藝術和文化思想、精神生活,發揮著根基、泉源的作用。


第三屆廣東省民間文化技藝大師作品展在廣州舉行,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得主王漢池創作的農民畫作品吸引觀眾眼球。陳驥旻 攝

中新社記者:您任民協主席已至第7個年頭。近年來,中國民間文藝的保護傳承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潘魯生:整體上看,民間文藝事業從搶救保護到傳承傳播,從研究整理到創造性轉化,從守護培養到創新性發展均實現了提升。民間文學方面,相關研究進一步服務于推動千百年來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歌謠、史詩、諺語、神話傳說等融入新的傳播空間,以更多元的表達方式創新發展。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民間文學的刻板印象正在被改變,微電影、短視頻、網絡文學、手機游戲、文創設計等新的內容體驗和互動形式正被激活。

民間工藝在視覺形態、工藝經驗、風格特色上的闡釋與發掘進一步轉化為國貨國潮設計的形態語言、風格韻味,成為時尚潮牌、生活潮流的文化表達,不少具有標識意義的民間工藝資源經過充分發掘整理、研究闡釋,帶動了一方產業帶,或形成品牌的跨界聯合,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IP”。

近年來,民間文藝事業進一步消除專業研究與現實實踐的隔膜,打破保護與發展踟躕不前的困局,破解傳統民間文藝賦能當代生活的瓶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福建德化“大白兔”白瓷國潮文創禮品亮相第30屆深圳禮品展。陳文 攝

中新社記者:您曾經說過,民間文藝保護要存真,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同時一定要有創新和衍生,能否談談這方面的思考?

潘魯生:民間文藝是人民群眾的智慧創造,其人民屬性、生活屬性決定了要植根鄉土、緊隨時代。同時,民間文藝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也一直在探索變化的道路上。

我們要做好保護,知所從來;也要創新發展,明所將往,在傳承中汲取精神文化動力,不斷提升民族的文化創造力。二者關系在于,在立足原汁原味保護以及尊重、認同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將民間文藝融入時代生活、聯系發展與現實,做到有創新和衍生、有豐富和發展。只有這樣,民間文藝創造才會充滿動力和生命力,不是封存在歷史的博物館里,而是活躍在中國人的生活和心靈中,面向更廣闊的未來。


山西太原晉祠博物館舉行“難老河會”民俗活動,游客在此欣賞演出,體驗晉祠民俗文化。武俊杰 攝

中新社記者:能否請您介紹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國民間工藝傳承傳播工程的進程和規劃?

潘魯生:作為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的主要工作,《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甄選出版中國民間文學的原創文獻,為中華民族文化留存可代代共享的民間文學大系。《大系》主要分為12個門類,包括神話、史詩、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長詩、民間說唱、民間小戲、諺語、謎語、俗語和民間文學理論,計劃出版800卷至1000卷,目前已啟動355卷。最近一次發布的成果共有62卷本,來自國內19個省份。在推進編纂出版工作的同時,我們將在搶救保護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傳承與傳播,使專業的文獻成果全面進入公眾視野。

中國民間工藝傳承傳播工程的主要內容是《中國民間工藝集成》,其編纂工程正穩步推進,以省為卷,包括港澳臺地區,計劃出版33卷,目前已完成10卷。這項工作旨在系統梳理民間工藝經驗,把握民間工藝的生活價值,關注歷史發展過程中民間工藝創新演化的節點、條件和轉化機制,剖析民間工藝創新轉化的動因、路徑和規律,為民間工藝經驗建檔存錄。


青島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間工藝集成》。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您曾指出,中國民間文藝在國際舞臺上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能否談談中國民間文藝如何面對國際舞臺?

潘魯生:文化走出去,讓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藝術是一個重要載體。藝術往往能夠激起情感共鳴,促進人們思想精神的某種聯系與認同。從近幾年民藝叢書的出版經歷看,我的體會格外深刻。《中國民藝館》叢書在2019年首次出版后,立即受到海外圖書出版界和讀者的關注,截至2020年已輸出韓語、波蘭語、英語的出版版權。這套以民藝為藍本的叢書引發了國際友人的熱情關注,促進了文化的對話與交流。可見,民間藝術承載的生活之美以及人們對于美的生活追求是共通的。

民間文藝的國際傳播有助于各國人民進一步認識中國民間造物藝術和生活圖景,感受中國民間工匠的智慧創造和精神世界,理解中國民藝的生活美學價值,也思考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傳承傳統、建構生活。與此同時,全球化交流帶來民間文藝的版權保護問題,具有生產屬性的民間文藝如果缺乏相關版權保護,民間文藝的持有者、生產者往往處于相關產業鏈的末端,有淪為貼牌代工工具的風險,個體的經濟權益有時無法得到有效維護。因此,我建議加強民間文藝的版權立法保護。


第四屆加拿大多倫多龍文化節上,高樁舞獅表演吸引當地民眾及游客前來感受中華文化氛圍。余瑞冬 攝

中新社記者:未來的民間文藝傳承中,您認為有哪些新挑戰?

潘魯生:中國民間文藝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具有深刻的農耕文明印記,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農耕文明的生活方式、文化觀念、群體聯系而存續發展,因此在社會的工業化、現代化轉型過程中容易受到沖擊。但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民間文藝必須從生活中汲取新鮮養分,從萬千生活主體的創造中實現活態發展,這是社會革新發展過程中一個持續存在的命題。傳統民間文藝如何適應生活之變,實現既有根脈、又有創新,是一個永恒的挑戰。

我們要以積極開放的視野面對挑戰,尋找新的發展契機。比如,科技進步為傳統民間文藝的傳承發展帶來挑戰,也帶來機遇。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有助于民間文藝走出過去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人亡藝絕”“人走歌息”等困境。神經傳感器、算法分析等將最大限度保存技藝等在生命經驗上的存在狀態,方便后來者去學習研究、傳承和發展。此外,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隨時發現和記錄成為可能,這極大豐富了民間口頭文學的創作、記錄和傳播,這一領域正呈現豐富發展的新局面。相信民間文藝將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發揮積極作用。

受訪者簡介: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

潘魯生,1962年生,藝術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課題,推進《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中國民間工藝集成》等重大工程,出版《民藝學論綱》等專著,創辦中國民藝博物館,主編《中國民藝館》叢書,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舉辦“手藝農村——農村文化產生調研成果展覽”“記住鄉愁”“到民間去”等專題展覽。

榮獲首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工作者”稱號,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一等獎等。

責任編輯:蔡曉慧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黑人粗大xxxxbbbb|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尾野真知子日韩专区在线| 草草影院www色欧美极品|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色五郎|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老公和他朋友一块上我可以吗|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捅| 亚洲欧美成人永久第一网站| 色综合久久天天影视网| 日本三浦理惠子中文字幕| 冠希与阿娇实干13分钟视频| 91欧美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欧洲亚洲国产精华液| 国产一级毛片国语普通话对白| www.色亚洲| 欧美妈妈的朋友| 国产一级毛片大陆| 99r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四影虎影ww4hu32海外| 91香蕉视频污污| 日韩a无吗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绿巨人草莓秋葵黄瓜丝瓜芭乐| 720lu国产刺激在线观看|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四虎免费影院ww4164h|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范冰冰hd未删减版在线观看| 在线麻豆国产传媒60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丰满熟妇XXXX| 午夜宅男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 2022男人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