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畫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是我國民間珍貴的稀有畫種,也是我國一項非遺文化。今年38歲的劉西禹是河南商丘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的烙畫老師,2018年至今,他教授100多名聽障學生掌握了烙畫技藝,讓這項非遺文化在特殊學校里生根發芽。
在商丘市睢陽區特殊教育學校的烙畫室里,記者見到了正在給學生授課的劉西禹。他通過板書和簡單的手語,指導聽障學生們在葫蘆上燙烙生肖狗。在這里,每周有三個下午,是屬于孩子們的烙畫時間。
劉西禹說,剛開始授課時,他擔心溝通障礙會影響教學效果,但學生們的表現讓他喜出望外:“很多孩子見到我非常熱情,并且孩子們也喜歡畫畫,我來上課的時候他們都非常開心,喜歡烙畫。這些孩子注意力比較集中,包括他們的記憶能力,有些畫他們看一遍他們就能畫下來,在畫的過程中多練,能培養這些孩子們做事精益求精、學習的態度。”
劉西禹借助板書和手語,為聽障學生講解烙畫技巧
劉西禹從小學習美術,2015年開始鉆研烙畫技藝,擅長花鳥、人物,作品風格寫實細膩,他所創作的葫蘆烙畫作品曾獲得國家級獎項。
2018年,商丘市睢陽區特殊教育學校致力于“非遺進校園”,特別開設了烙畫課程。作為烙畫老師的他,走到這些聽力或語言有障礙的學生身邊,從零開始,教授他們學習葫蘆烙畫。
劉西禹說:“剛開始就從簡單的那種卡通圖案,有素描基礎或者是繪畫能力的可以畫一些復雜的花鳥,山水或者是仿油畫效果的就是更難、更高一層次的,都可以畫。畫了一段時間,他們逐漸掌握這個技能之后,特別是在前兩年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個作品展,進入社會之后,社會上很多人看到,他們感覺受到了認可,對他們也是一種自信的建立。”
劉西禹展示學生習作
劉西禹介紹,烙畫看似簡單,其實還有很多技巧,烙畫創作需要把握火候和力度,往往“意在筆先,落筆成形”,需要輕淡微薄、層層附加,一步一步地打造飽滿的烙畫效果。
劉西禹說:“如果要做出一個好的作品,第一個要去選擇一個好的葫蘆,根據它的形狀去構思創作,第一步肯定是要在上面構圖,再去用鉛筆起形,畫出這種線形,然后再用烙筆在上面一遍一遍上色。最難的就是它畫得比較慢,因為上色的時候需要好幾遍,三五遍或者是七八遍,慢工出細活,一遍一遍地去加,一幅復雜的作品,基本上要半個月。”
六年來,通過劉西禹耐心地教授,已經有100多名聽障學生學會了烙畫技藝,讓他感到自豪的是,這其中一些學生憑借繪畫專業考入了大學,還有一些學生步入社會后從事烙畫工作,致力于傳承非遺文化。
劉西禹說:“我做這件事的初衷,希望這些孩子能有一個謀生的手段。后面我就準備去做一個對外的工作室,孩子們如果畢業之后沒有特別好的工作,如果有能力的話,盡量讓他們進到我這個工作室里面,進行自己的創作。”
學生們展示自己的烙畫作品
六年時間里,劉西禹與孩子們的朝夕相處雖然無聲,卻實實在在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里。他的愛心與耐心感染著孩子們,讓烙畫這項非遺技藝在特殊教育學校里得以傳承。
睢陽區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菅佳碩:這是我畫的生肖狗,特別有趣,感謝劉老師教我們,我會一直學下去的。
學生范文靜:我很喜歡烙畫,能給我帶來快樂,謝謝老師。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
每個人都了不起!
你的樣子,是用熱情傳授非遺技藝,用愛心澆灌心靈之花,
你的樣子帶給我們溫暖和力量!
記者丨任磊萍 殷海晴 崔軍廷 劉佳 文君 海濤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