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團中央發布關于表彰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組織獎、項目獎的決定,黃鯤鵬榮獲“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成為全國水利系統本屆唯一獲此殊榮的人,也是四川省榮登該榜單的9人之一。
黃鯤鵬參加活動照片
黃鯤鵬是四川水利系統年輕基層干部,擔任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東風渠管理處團委書記、供水科副科長。2019年底,他曾在脫貧攻堅關鍵沖刺階段,前往甘孜州德格縣,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柯洛洞鄉一呆就是一整年。遠離成都的家,900多公里外群眾的家成了他的“新家”。高海拔地區支援工作,既是對身體和心理的挑戰,更是對意志和黨性的考驗。
在支援工作中,除大力開展產業幫扶外,他先后發起“天珠之窗·肢殘救助”“天珠之窗·善地救心”“天珠之窗·臉盆行動”等志愿服務活動,免費為21名困難患病群眾實施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免費救助5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開展健康衛生教育的移風易俗活動,讓“臉盆行動”深入學生、深入群眾家里。
天珠之窗——打開孩子看世界的那扇窗
2017年,脫貧攻堅戰鏖戰正酣。黃鯤鵬被抽調到四川省水利廳機關黨委協助負責脫貧攻堅工作。從2015年起,四川省水利廳就開始牽頭定點幫扶甘孜州德格縣,并分批次派出幫扶工作隊實施精準扶貧。
德格縣平均海拔4235米,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險”之稱。受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以及思想觀念制約,2017年之前,這里曾是國家扶貧開發的重點縣,被列為“三區三州”的深度貧困地區。
德格縣自然環境惡劣,不僅生活條件差,教育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更是非常薄弱,孩子們在課外知識拓展上幾乎是一片空白。“你們見過閃爍著渴望的眼睛嗎?德格山村那一雙雙眼睛像天珠一樣充滿了光芒,又是那么的純凈清澈。”前線扶貧隊員傳回的一些反映當地群眾生活、教育等方面的視頻深深觸動了黃鯤鵬。他下定決心,要為大山的孩子們做點什么。
“扶貧先扶智、扶貧必扶智”,通過教育扶貧,破思想禁錮、造脫貧根基。他的想法得到了單位和水利廳領導的支持,在水利廳團委和東風渠管理處的共同孵化下,“天珠之窗”遠程教育幫扶志愿服務項目誕生了。
參加天珠之窗遠程教學的藏區孩子
2017年底,黃鯤鵬會同幾名志愿者來到德格縣柯洛洞鄉,在獨木嶺小學成功打造一間遠程教室。開課那天,孩子們興奮極了,他們從沒見過這么大的屏幕。這屏幕就是那扇窗,它連結了德格和成都,是孩子們學習漢語課,探尋自然奧秘,普及科學知識,見識祖國大好河山,甚至了解世界杯的那扇窗。
從此,身在成都的黃鯤鵬有了心系扶貧一線的動力,他帶領志愿者們為德格的孩子們提供遠程教育幫扶。策劃課件、審核內容、聯系老師、對接資源、課后跟蹤等一系列工作,他都要全程把控。志愿者們持續開展以世界、自然、科學為主題的遠程教學,不斷帶給孩子們新知識和新思維,成功連通了“大山”與外面的“世界”。
后來,柯洛洞鄉更加偏遠的2個小學也搭建了遠程教育平臺,讓更多德格小學生體驗遠程課。再后來,“天珠之窗”項目為德格中小學生設立了獎助學金,征集了一大批成都的大學生志愿者加入進來,和德格的學生結對,一對一陪伴他們成長成才。同時,黃鯤鵬在單位還建立了“東風渠實習小站”,一些大三、大四的德格學生可以順利進入實習小站參與社會實踐,為當地大學生搭起從學校到社會的橋梁。
在黃鯤鵬的帶領下,“天珠之窗”項目實施7年來,已惠及當地小學生28000余人次,受到社會各界和當地群眾的認可和稱贊。
項目先后獲得“2018年度全國百佳志愿服務項目”“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全國金獎”“全國青年社會組織‘伙伴計劃’優秀五星項目”“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項目獎”等榮譽。
援藏救困——讓志愿者之光閃耀德格
2019年底,正值全國脫貧攻堅關鍵沖刺時刻,四川省水利廳派駐德格的一位扶貧干部因患高原引發的疾病返回成都治療,黃鯤鵬臨危受命,被組織委派到柯洛洞鄉接任鄉黨委副書記,分管脫貧攻堅工作。
他的工作瞬間從后方變前方,他的“戰場”也從機關變一線。他收拾好行囊,告別愛人和7歲的女兒,踏上新征程。
柯洛洞鄉下轄8個行政村4000多人,面積970多平方公里,黃鯤鵬到任第二天就開始走訪調研。走訪過程中,他發現這里許多群眾飽受骨壞死疾病困擾,病痛成為最大的返貧風險點。
骨壞死疾病是高寒地區的常見病,特別是膝關節和髖關節,這和當地群眾日常爬坡上坎的勞作磨損、席地而坐的生活習慣有關,一旦患病就會造成2—4級肢體殘疾,喪失勞動能力。
53歲的志瑪阿姐就是患病群眾之一。膝關節壞死已經七八年了,發病時常常徹夜疼痛,加上沒有文化,志瑪阿姐生活十分不易。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攢些錢,醫治自己的腿。
家住思無村的土登洛絨,常年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的思無雪山背面,以放牧為生,膝關節壞死達9年之久,一旦發病就痛不欲生,徹夜無法睡覺。
情況比想象的嚴重。經過調查,黃鯤鵬發現全鄉還有不少群眾患有嚴重的骨壞死疾病。他把情況迅速向單位領導做了匯報,并獲得全力支持。隨后,經多方協調,他分別聯系了四川省殘聯、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單位,聯合開展“肢殘救助”志愿幫扶項目,針對全鄉患骨壞死疾病的困難群眾開展全免費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黃鯤鵬組織志愿者們利用“天珠之窗”平臺,分別在獨木嶺小學和東風渠管理處機關,分批次進行初診和專家遠程會診,再分批次組織滿足手術指征的患病群眾前往成都接受手術。
肢殘救助項目藏區患者到達醫院
2020年8月和9月間,他們前后組織了三批次病人往返成都,順利實施手術并取得很好的康復效果。
土登洛絨是最后一批送到成都接受手術救助的。在前往土登洛絨家里取CT膠片時,黃鯤鵬遭遇了他支援路上最危險的一次車禍險情。
德格縣的冬天
那是2020年10月的一個早晨,思無雪山已是大雪封山,白茫茫一片。從鄉政府到土登家,需要在海拔4000多米的思無雪山上翻越10多公里山路。當天一早,黃鯤鵬和另一名同志周祥龍開車前去土登家,鄉政府其他藏族干部聞訊紛紛阻止說:“鯤鵬書記別去了,雪山上的路很滑、很窄、很危險。”
“同志們放心,我們小心點、開慢點就好!”黃鯤鵬邊說邊上了車。土登洛絨的CT片第二天必須要送到成都的專家會診,當天如果拿不到膠片和檢驗報告,土登洛絨可能就錯過了這次寶貴的治療機會。明知有危險,但是沒有猶豫和退縮,黃鯤鵬和他的同事毅然出發了。
山路已經鋪滿積雪。一個多小時后,汽車翻過雪山山脊,朝山背后的山腰行駛,突然,汽車在一個下坡路段開始失控打滑,并朝左側的懸崖滑去,駕車的同事趕緊朝右猛打方向盤,黃鯤鵬也緊急提起手剎,好在左側的路邊有一道高15厘米的邊坡,最后時刻,車輪順著邊坡滑進了公路內側。車停住了,兩人一身冷汗,好久緩不過神來。但為了及時救助土登洛絨,他們還要鼓起勇氣繼續沿著滿是積雪的山路艱難前行,當他們拿著土登洛絨的CT膠片返回鄉政府駐地時,已經是晌午時間。放松的那一刻,回憶起在山頂差點車毀人亡的驚險一幕,兩位年輕人的腿都軟了。
類似的車禍險情,他在雪域高原一共經歷過3次。為及時救助群眾,黃鯤鵬一次次和死神擦肩而過,換回的是一位位患病群眾的成功康復。對于他來說,“時時放心不下”的,是幫扶群眾的安危冷暖;為之忘我奮斗的,是幫扶群眾的富裕安康。
如今,志瑪阿姐和土登洛絨已經丟下拐杖,恢復了健康。聽村干部說,現在他們逢人就講黨的政策好,感謝四川省水利廳和各級殘聯、志愿者們對他們的無私幫助。
2020年12月,為期1年的援藏任務結束,黃鯤鵬要離開德格了。這里的藏族干部和群眾已經打心眼喜歡上他,大家都認為這位年輕人有思路、有辦法、有擔當。更可貴的是,他質樸善良、有恒心、有號召力,大家都愿意聽他的,支持他的工作。知道他要回單位了,各村群眾都紛紛表示要來為他送行。但在一個深冬的清晨,天剛蒙蒙亮,黃鯤鵬沒有驚動任何一名群眾,悄悄踏上了來時的路……
“離別和送行會很傷感,長久的朝夕相處,大家心里都有很深的感情,我不想給他們添麻煩。”黃鯤鵬邊說邊陷入了沉思。
“臉盆行動”——小臉盆牽動大風尚
黃鯤鵬的支援工作結束了,但那份情卻在延續,一顆幫扶他人的志愿者之心依然在發光發熱。
2023年6月25日至30日,東風渠管理處10名志愿者在黃鯤鵬的帶領下,再次來到德格縣龔埡鎮中心小學、柯洛洞鄉中心小學、獨木嶺小學,開展“天珠之窗·臉盆行動”健康衛生教育活動,與孩子們共赴一場愛的“時光會”。
黃鯤鵬開展臉盆行動為小朋友剪指甲

參加臉盆行動的藏區孩子
在龔埡鎮中心小學的操場上,一排排不銹鋼臉盆整齊排成行,全校300多名學生在此集體洗手、洗臉,以培養和樹立孩子們講衛生、愛健康的文明新風意識。志愿者向孩子們發放臉盆、毛巾、牙刷、肥皂、洗發膏、指甲刀等個人衛生用品以及女童青春期用品。這些城市孩子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卻是守護大山深處孩子們幸福未來的健康禮包?;顒蝇F場,志愿者還為孩子們講解和示范了“七步洗手法”,并讓每一位孩子都現場動手。學校老師配合志愿者要求每位孩子每晚上傳睡前的洗臉、洗手和刷牙視頻。孩子們的行動也潛移默化影響到家長,很多群眾也慢慢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
黃鯤鵬介紹,“天珠之窗·臉盆行動”旨在推動少數民族地區學童及家庭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務,幾年來,東風渠管理處已在甘孜、涼山8所小學開展50余場專項課程,惠及2000余名藏族、彝族孩子,用志愿行動詮釋都江堰“水利鐵軍”的責任與擔當。
愛的延續——為志愿者之光添彩
近日,一封感謝信讓東風渠青年助學群炸開了鍋。這封信來自柯洛洞鄉郎達村的藏族女大學生小布(文中被資助學生均為化名)。
小布在信中寫道:“我代表我和我的家人,向您們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謝您們歷年來對我的資助與幫助,是您們的援助讓我看到了希望。”
大學生小布的感謝信
“如果沒有您們的幫助,我無法想象自己現在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小布是東風渠青年集體連續資助了13個學期的藏族孩子。
2017年,在“天珠之窗”課堂上,志愿者正通過大屏幕遠程教學。在充滿新奇、興奮的課堂中,扶貧干部毛旗敏銳地捕捉到一個愁容滿面的小男孩。
課后經過走訪,小男孩正是小布的弟弟,因為經濟所迫,家里不得不放棄另一個孩子的學業,小布只能輟學在家。
當黃鯤鵬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即由單位團委發起捐資助學活動,號召青年們踴躍參與捐助小布重回課堂的行動中。
“我們和小布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青年志愿者們連續13個學期不間斷資助,目前她即將從川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畢業,實現走出大山的夢想。”黃鯤鵬為德格走出的這位大學生由衷高興。
“長大后我也要當一名志愿者,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小布的話樸實而心懷感恩。
類似小布這樣的孩子和故事還有很多——
扎西多吉,2019年從自貢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畢業前到東風渠實習小站實習3個月,后順利進入某縣人事局工作;
登四郎,2022年從太原旅游職業學院畢業,在東風渠實習小站完成畢業實習,成為一名光榮的消防隊員。
在實習小站里,前后有7名藏族孩子開展了實習和實踐活動,并且順利找到工作。最讓人動容的是,他們不約而同地在工作之余都回到鄉里、村里,擔任志愿者、兼職教師。
心中有希冀,眼里有星辰。黃鯤鵬常常說:“我們的事業,從來就沒有等出來的成功,只有干出來的精彩!”這就是一個基層水利干部和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也是他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的生動詮釋?。▓D片由東風渠管理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