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請育兒假,公司以暫未執行為由不準假;想要休假,被告知需提前4周申請、證明家里無人帶娃;單位出臺請育兒假流程,礙于工作壓力并沒有人真的休假……近日,一些地方的群眾在網上反映育兒假休假難。如何讓生育支持措施落到實處,引發網友關注。
新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國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父母育兒假。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明確落實產假制度和生育津貼,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目前,全國至少有25個省份完成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多個省份新設育兒假,假期天數集中在每年5至15天,有的還明確休假期間工資、獎金、福利與在崗職工同等待遇。可以說,從國家層面的政策引導,到地方鼓勵生娃的措施激勵,更完善的生育支持制度體系正在逐步構建。
不過由于種種原因,養育成本高,有時間生娃、沒時間帶娃等等,還是不少年輕父母的煩心事。具體到育兒假上,在已出臺相關支持政策的省份,尚存在用人單位不配合,嬰幼兒父母不敢休等情況。有企業坦言,現在婚假、產假都在延長,加上新增的育兒假,企業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而勞動者因為擔心失業、或者崗位被他人頂替,往往不會主動提出休假。能否通過制度杠桿的撬動,在有效減輕企業單位人力成本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父母休假育兒的后顧之憂,可以說是解決育兒假“看起來好、休起來難”問題的關鍵。
各地網友反映育兒假執行問題。
客觀地看,育兒假目前更多是以鼓勵性政策的形式存在。雖然部分地方以督辦、監察等形式,監督相關企事業單位執行休假制度,但從長遠計,推動育兒假真正落地,還有賴于相關部門形成政策聯動,出臺更全面、更有針對性的配套措施。無論是對于執行育兒假政策的用人單位,通過生育保險減半征收、稅費減免等方式進行激勵,還是強化生育津貼來平衡國家、企業、個人生育成本的功能,逐步完善優化生育保障制度,構建好休假成本分擔機制,讓包括育兒假在內的生育休假制度可落地、能推動、易執行,相關休假才能為更多符合條件的家庭申請、享用,被更多企業接納、執行。
育兒假備受關注,真實反映出公眾的育兒顧慮,同時也折射了大家對于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期待。如研究者所言,激發生養意愿是一個需要全社會理解并參與的系統工程。除了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務,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等舉措也同樣重要。應當看到,打好優化生育政策的組合拳,提升的是家庭發展能力,增加的是愿意生、養得起、養得好的社會信心,促進的則是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億萬家庭和諧幸福。從這個角度而言,政府加碼政策支撐,有利于引導企業消除隱形障礙,強化社會互助支持,不斷營造育兒友好環境,更好地鼓勵生育。
不久前陸續閉幕的省級兩會上,各地紛紛發力,通過優化生育政策、降低撫養成本,給予生娃養孩的家庭更多溫暖和關愛。進一步促進相關惠民政策與生育政策有效銜接,我們一定能切實降低生育、養育、教育等各項成本,幫助更多父母解決好育兒假難落實等實際困難,在推動釋放生育政策潛力中,有效增強社會整體活力。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