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工程院網站消息
中國工程院院士、坦克車輛設計專家、
教授級高工王哲榮
因病于5月31日晚在北京301醫院逝世
享年86歲
王哲榮,1935年10月5日出生
河北省高陽縣人
1962年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1963-1984年承擔多項
坦克裝甲車輛研制任務
1986年后
任三代坦克副總設計師兼總體組長
該項目是國家四大重點裝備研制項目之一
王哲榮會同總師祝榆生
結合國情確立“系統取勝”設計思想
專職15年主持全系統技術工作
是全系統全過程技術決策
組織實施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三代坦克設計定型后
又出任99A坦克演示驗證項目
(WZ123A(Y)項目)總設計師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們自己搞坦克
得把洋拐棍丟掉!”
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
王哲榮院士面對鏡頭硬氣地說
這句話是他一生堅守的信條
20世紀60年代初
組織上決定派王哲榮
參與一代“121中型坦克”
(即69式中型坦克)的研制工作
王哲榮欣然領命
告別家人,只身來到包頭
他白天畫圖紙、搞設計
晚上到車間去研究
坦克每個零部件的加工過程
將各種零配件的結構、安裝位置
加工尺寸等牢記在心
這樣沒日沒夜
甚至沒有春節假期的工作
他一干就是十幾年
經過艱苦攻關,1974年
王哲榮圓滿完成研制任務
69式中型坦克
成為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
國內第一代中型坦克
成績沒能使他止步
相反增加了他心頭的責任感與緊迫感
王哲榮迫切希望設計出更先進的坦克
追逐和趕超世界先進坦克的研制步伐
1974年至1984年
王哲榮主持研制出
我國第一臺燃氣輪機試驗坦克
又在無任何圖紙的情況下
用不到一個月時間
主持完成引進項目“64式坦克”
復裝、試驗和對其設計思想
技術特點的分析
主持編譯出版
《64式坦克技術說明與使用指南》
這些工作為日后
三代坦克的研制
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接受了三代坦克研發任務之后
王哲榮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從一直關注的實驗測試環節入手
通過大量一手實驗數據的積累
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前瞻性的高新技術
99式主戰坦克總師祝榆生(右二)、時任99A坦克演示驗證項目總師王哲榮(左二)與99A總師毛明(左一)、15式坦克總師李春明(右一)合影。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
美軍坦克之間還在彼此誤傷時
王哲榮他們已經研制出
領先世界的坦克敵我識別系統
1991年祝榆生和一二三工程副總師李蘊學、王哲榮、傅寶玉參加動態模擬試驗車試車(左起,李蘊學、王哲榮、祝榆生、傅寶玉)。
最終,主要由我國自主研發的
99式主戰坦克橫空出世
在坦克火力、防護和機動性
三項重要指標的綜合評比中
可與美國M1、德國豹2、日本90式等
世界先進水平坦克相抗衡
實現了我國主戰坦克
從仿制仿研到自主研發的跨越
使我國成為世界上
少數幾個掌握坦克裝甲車輛
總體技術的國家之一
99坦克是王哲榮的驕傲
但他并未因此而“驕傲”
多年來,他一邊搞理論研究
一邊結合科研與工程實踐編寫出版
《在創新中發展的坦克裝甲車輛》
《第三代主戰坦克研制大綱》等論著
為我國坦克裝甲車輛技術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讓中國坦克“丟掉洋拐棍”的諾言
王哲榮院士說到做到
“中國人一定要有中國人的靈魂”
讓人們記住了這位
研究了一輩子坦克的國之脊梁
如今,巨星隕落
網友們紛紛留言緬懷:
我們不會忘記!
先生一路走好!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