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斬斷腐敗者的手臂。”
為了14日準時開始訪華行程,伊朗總統萊希頭一天晚上就出發了。
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萊希于2月14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他自2021年成為伊朗總統以來首次訪華。
這位總統以反腐著稱,也是出了名的反美斗士。多國媒體報道,萊希此次訪華意義重大。有學者告訴《環球人物》記者,萊希是帶著迫切的希望來的。
反美斗士
萊希2021年8月初就任伊朗總統。對每一位伊朗總統而言,美國是繞不開的話題。
在當月底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即將前往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的萊希,是否會同美國總統拜登會面。
在此前8個月,伊朗時任總統魯哈尼就對這個問題發表了看法,說如果美國取消針對伊朗的制裁且重返伊核協議,他愿與美國新任總統拜登會面。
當萊希面對同樣的問題,回答得很干脆。他說,在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有人問到同樣的問題,當時的回答是不會,現在的回答依然是不會。因為這種會面沒有任何益處,伊朗人民對這種會面沒有興趣。
·2021年10月,萊希發表電視講話。
在2021年9月21日的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萊希以視頻方式參會發言。這是他就任伊總統后首次在國際舞臺上亮相,在發言中他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痛批美國上。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這是自2002年伊核問題產生十余年后,各方做出積極努力后達成的協議。
可美國始終未按協議內容全面取消對伊朗的制裁,更在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后于2018年5月退出了伊核協議,隨后重啟并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
這次借助聯合國舞臺,萊希說,“今天,世界不關心是‘美國優先’還是‘美國回來了’”,美國霸權體系在國內外都已失去公信力。
他還挑明批評道,制裁是美國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的新方式,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對醫藥實施禁運是犯了反人類罪。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的15份報告都證明伊朗信守承諾,但美國沒有履行其解除制裁的義務,反而繼續對伊朗人民施加更多的制裁,伊朗不再相信美國所做的承諾。
對于前不久美軍撤離阿富汗,萊希抨擊道,美國在中東地區謀取霸權的行為導致了流血沖突和不穩定,華盛頓最終也落得個失敗和逃跑的下場。
2022年9月12日,萊希首次接受了美國媒體采訪,再次表達了對拜登政府延續其前任的對伊制裁措施的不滿。
在采訪中,萊希又被問及是否會與拜登見面,他的回答依然是不帶條件的否定:“我不認為與他見面或會談有什么好處。”
想讓美國取消制裁,但不想與其領導人見面,這其中邏輯該如何理解?
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開運告訴《環球人物》記者,伊朗總統都強調文明平等,“你必須得尊重我,你必須邁開第一步,我才可能和你接觸”。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一向認為,美國是一個傲慢的國家,伊朗將持續與美國的傲慢作斗爭。
·哈梅內伊(資料圖)。
“既然你如此傲慢,我也不愿和你接觸。”冀開運說,“伊朗人民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哪怕在實際利益上受點傷害,尊嚴、面子也不能受影響。伊朗前總統內賈德、魯哈尼與美國稍稍接觸,伊朗國內就會有更強硬的聲音認為是在對美妥協,是軟弱的。”
美國也沒那么容易服軟。2022年11月3日,拜登在一所社區學院為民主黨國會議員參選人“站臺”時說:“不要擔心,我們馬上去解放伊朗。”這激怒了伊朗民眾。
第二天,上萬名伊朗群眾來到首都德黑蘭美國駐伊大使館舊址前,舉行反美集會,紀念伊斯蘭革命期間伊朗民眾占領美國大使館43周年。
萊希也來到集會現場。他說,美國不僅以所謂“打擊恐怖主義”的名義,在阿富汗、敘利亞、伊拉克等國犯下罪行,而且還希望通過制裁和孤立來減緩伊朗等國的發展步伐,但伊朗不會讓美國的陰謀意圖得逞。伊朗“43年前獲得了自由,現在決心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奶牛”。
反腐斗士
1960年12月,萊希出生于伊朗第二大城市、宗教圣城馬什哈德附近一個小村莊。父親是當地一位頗有聲望的神職人員,對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15歲那年,萊希如愿以償進入伊朗最大也最具權威的神學院——庫姆神學院學習。這所神學院位于德黑蘭以南135公里處,始建于8世紀初葉,迄今已有上千年歷史。
《環球人物》記者曾赴庫姆采訪,發現這座人口不到200萬的小城有數百家清真寺,還有許多宗教領袖的墓地,宗教氣息濃郁。當地人告訴記者,庫姆是伊朗也是全世界什葉派教徒的信仰中心。
庫姆神學院的畢業生多在伊朗政府任要職。萊希在此地學習時,積極投身于宗教領袖霍梅尼的伊斯蘭革命運動。
·霍梅尼(資料圖)。
革命成功后,霍梅尼成立伊斯蘭共和國,萊希被選中參加行政管理培訓課程。為這批未來公職人員授課的教師中,就有哈梅內伊。兩人從此結緣。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時,他19歲。革命發生后,局勢較亂,革命后期有一些事情要處理,他那時候就開始進入伊朗的司法部門。有的西方媒體說,萊希不到20歲就開始簽署逮捕令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際戰略研究所周邊安全室主任金良祥告訴《環球人物》記者。
在政教合一的伊朗,宗教與司法息息相關,法律條文制定和闡釋必須依靠造詣精深的神職人員。因此,伊朗的大法官、大律師多為神學專業出身。從神學院畢業后,萊希也走上了一條順風順水的司法之路。
1980年前后,19歲的萊希被任命為卡拉杰市一家地方法院的書記員,第二年升為當地首席檢察官。1985年,他成為首都德黑蘭的副檢察官。
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后,霍梅尼處決了一批持不同政見者,有報道稱萊希是當年主持此事的四人委員會成員。
1989年,霍梅尼去世,哈梅內伊成為伊朗最高領袖。在恩師提攜下,萊希開始步步高升,先是擔任德黑蘭總檢察長,2014年擔任伊朗總檢察長,2016年又被任命為伊朗最大慈善基金會主席,2019年擔任伊朗司法總監。
哈梅內伊在任命聲明中表示,提拔萊希的原因是他在司法和神學方面擁有豐富的知識、公正無私的精神、極高的可信度以及多年的司法工作經驗。
萊希依照哈梅內伊“反貪腐”的呼吁,將自己塑造成“偉大的反貪斗士”。他先后調查過包括第一副總統賈漢吉里、總統辦公廳主任瓦埃齊等在內的約60名高級官員,連魯哈尼的弟弟侯賽因都曾被他抓捕入獄。
“他在司法部門長期工作,必然涉及一些反腐工作。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我們要斬斷腐敗者的手臂。’”金良祥說。
對于當總統而言,光反腐還不夠。在民眾面前,萊希一直努力營造有親和力的形象。疫情期間,他更是經常前往貧困省份視察,體恤民情。伊朗的中下層民眾十分擁護他。
此外,在司法總監的位置上時,萊希減少絞刑等嚴厲刑罰,并增加了特赦范圍。他還發表了伊朗司法改革文件,強調國家最重要的兩件事是反腐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這些表態都為他圈了很多粉。
迫切需要
哈梅內伊84歲了,年事已高。“他已領導伊朗政壇30多年,對伊朗政治精耕細作。有傳言說,萊希是他的接班人。”冀開運說,要繼承最高領袖的位置,需要從四個方面來看。
第一,在政治上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忠誠,對哈梅內伊個人思想的忠誠,這是首要的。“我們研究萊希的人認為,他長期在司法界任職,其政治正確是經過考驗的。”
第二,領袖必須有在伊朗豐富的實際從政經驗,有政治上的能力、敏感性,能夠做到德高望重。萊希已當了一年多總統了,是伊朗二號人物。
第三,年齡一定要合適,萊希正好和哈梅內伊差一代,這樣政權的交接和維持要穩定一些。
第四,伊朗的領袖是宗教領袖、人民領袖、國家領袖三合一,宗教領袖是指心靈層面,人民領袖是在世俗層面,國家領袖是政權層面,這就要求有強大的理論修養、學術修養。
冀開運說:“領袖代表了國家的政治大方向和意識形態的堅定性,如果將來要當領袖,萊希在對美問題上絕不能給人留下妥協、軟弱的印象。”
·2019年3月,哈梅內伊(左)和萊希舉行會談。
伊朗眼下所處的國際環境,對萊希來說十分具有挑戰性。“伊朗在慢慢‘向東看’‘向東走’。其內在邏輯是,即便與美國對抗,我也有路可走。”冀開運說。
今年2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萊希的署名文章。他寫道:“伊朗和中國是患難與共的朋友,就像諺語所說的,‘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
“中國跟伊朗的政治互信在不斷加強,但兩國經貿發展的水平趕不上政治互信的水平。”金良祥說。
2021年3月,時任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訪問伊朗,兩國簽署了中伊全面合作計劃。“2022年進入落實階段。但美國的制裁給計劃的落實制造了很多困難。”金良祥說。
今年2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與萊希舉行了會談。
會談后,兩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農業、貿易、旅游、環保、衛生、救災、文化、體育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萊希將如何帶領伊朗這個8500萬人口的區域大國進一步向前走?國際社會在密切觀察。(田亮 黃培昭 馮璐)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睿 凌云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