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雄的巨人時代過去了,新的“巨人”們也在經歷不同程度的挑戰。教培行業從不寂寞,誰能跳好這支舞,誰就能笑到最后。
|作者:陳嶸偉
|編輯:咖喱
秋季開學日前一天,27年老牌教育機構“巨人”宣告退場。
8月31日,巨人教育在其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由于經營困難,秋季將無法繼續向學員提供教學服務,也可能無法滿足家長的退費要求。同時,高思教育、童程童美、核桃編程、溢米輔導等機構將幫助已購買巨人教育課程的學員轉化未消耗的學費,減少家長的損失。
據報道,巨人教育資金鏈已經斷裂,其資金缺口約有3000多萬元。目前已有近1.3萬人登記退費,但退款何時能到賬并無具體時間表。
天眼查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約14萬教育培訓公司注銷。在教培行業整體轉型的大趨勢下,歷經風雨的老牌“巨人”也未逃脫歷史洪流,退出教培舞臺。
[page]
接連被拋棄的巨人
成立于1994年的巨人教育,是中國最早也是最知名的K12教育機構之一。創始人尹雄麾下,曾出過無數教培行業的生猛干將,包括豆神教育創始人竇昕、卓越優才教育創始團隊胡迪等人,最早都是從這里出走創業,因此巨人教育也被稱為“教培黃埔軍校”。
作為教培領域的旗幟性企業,巨人教育輝煌過,卻也在最后兩三年不幸淪為討人嫌的“棄子”,不斷被轉手,沒落跡象明顯。
第一次被“親媽”拋棄是在2018年10月,巨人教育被在美股上市的精銳教育以7億美元全資收購。
·精銳教育創始人張熙。
在收購巨人后,精銳教育董事長張熙步至臺前,接替巨人創始人尹雄,成為執掌巨人教育的新舵手。在兩家教培巨頭為收購事宜而舉辦的發布會上,張熙曾對巨人教育員工承諾“堅決不裁員、堅決漲薪水、堅決做大做強”,并表示,要大力推動巨人教育的快速發展,打造中國教培行業新巨頭。
但張熙做出的承諾和他那份雄心勃勃的計劃,很快隨著疫情對線下教育的影響,以及政策帶來的沖擊而消散。
2020年12月21日,精銳和其他投資方將原來參與投資的巨人教育等相關的班課業務重組為“新巨人教育”,由新管理團隊進行獨立發展及融資,精銳全身而退,既不繼續投資,也不參與實際運營。
·精銳教育和巨人教育2018年就收購事宜舉辦的發布會,尹雄(左)與張熙(中)。
在今年的教培行業巨變后,精銳加快了與巨人的切割。
張熙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對那些學科培訓的班課業務,比如新巨人教育,鼓勵他們按照自己既有品牌及產品優勢,在國家‘雙減’政策指導下加快轉型,積極發展。精銳作為股東之一祝福他們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和在新形勢下成功轉型。”
于行業嚴冬中失去核心股東的輸血,巨人教育很快便遭遇資金短缺的問題。
8月初,巨人教育董事、CEO羅沫鳴在公司內部群發言稱,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巨人教育面臨著極為艱難的轉型以及更為巨大的經營壓力。
8月10日,巨人教育董事會發布致員工函稱,鑒于當下公司面臨的實際情況和問題,經董事會慎重研究決定,在轉型方案未確定前暫緩一切支出行為,包括當月的任課教師工資。
事件很快發酵。8月11日,數百位巨人教育的教師來到海淀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申請勞動仲裁。當天下午,羅沫鳴在公司群里回應稱,精銳教育決定不再對巨人網校投入資金,公司沒有辦法正常發放薪資。
即便在此時,巨人教育高層仍寄希望于精銳教育的援助。羅沫鳴在公司群中坦言,希望能夠借助政府主管部門以及社會各方資源,一起來影響董事會,共同解決問題。
但精銳教育自身也陷入無暇他顧的境地。8月4日,精銳教育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發出的退市警示函,在連續30個交易日內,該公司普通股最低交易價低于每股1美元,面臨著退市風險。精銳已無力向巨人施以援手。
早先在被精銳教育收購時,尹雄曾說:“我希望巨人能給張熙帶來增值,而不是成為砸在他手上的爛攤子。”沒成想,如今一語成讖,尹雄為之辛苦打拼近30年的巨人教育,最終還是成為張熙的一枚棄子。
[page]
巨人教育背后的男人
如果說俞敏洪是在“出國潮”的推動下萌生創辦“新東方”的想法,那么尹雄創立巨人教育則和時代洪流關系不大——他的初衷,僅僅是為湊吉他學費。
1994年,還是重慶交通大學橋梁工程專業教師的尹雄,來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進修。訪學期間,自幼喜愛樂器的他考上中央音樂學院與西班牙政府合辦的吉他進修班,學費4000元。
·創業初期的尹雄。
對當時的尹雄來說,這可是一筆“巨款”,為了籌錢,尹雄決定憑借自己的吉他基礎,在海淀文化館辦吉他培訓班賺錢。他還拉來了學院的其他同學幫忙,為培訓班增加了小提琴、電子琴、圍棋、象棋等課程。巨人教育的雛形,在一片藝術的氛圍中成立。
就在尹雄“創收”事業日趨紅火時,原單位重慶交通大學打來電話,表示如果他再不返校,學校會將其除名。返校,尹雄可以分到一套當時價值20萬元的房子,但他最終還是選擇留在北京。從此,尹老師成了尹老板。
·尹雄。
2000年,已經辦培訓班6年的尹雄拿到了營業執照,英語、語文、數學等學科課程相繼成立。同時,巨人教育開始由“課外興趣輔導”向“校內課程輔導”轉型。尹雄招攬大批專業人才充實各學科課程團隊,鼓勵各學科負責人放手去做,巨人教育各學科很快發展壯大起來。
轉型初期,尹雄瞄準線下市場,不斷在北京各公立學校周圍開設教學點,大量進行品牌宣傳,招徠在校學生及家長。這套戰略迅速讓巨人教育成為北京教培業的佼佼者。2006年,巨人教育已經達到2個億的流水,利潤數千萬。
2006年9月,新東方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教育機構。得知消息后,不甘落后的尹雄決定加快巨人的上市步伐。次年9月,巨人教育得到啟明創投和SIG的2000萬美元融資,這是當時國內K12領域最大一筆投資。
·2006年,新東方在紐交所上市開啟教培行業上市熱潮。
融資時,尹雄與上述兩機構簽訂了對賭協議。為了完成協議對利潤的要求,尹雄邁出北京,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近乎瘋狂的收購。短短一年間,巨人教育便在全國18座城市收購了18所學校。
那是一個跑馬圈地的時代,巨人教育一度成為線下教培領域的龍頭,但非理性的盲目擴張很快暴露出短板。由于人員管理、團隊協調等因素,加盟學校和巨人教育產生諸多齟齬,最終紛紛不歡而散。
被外界看好的投資打了水漂,巨人教育的首次上市成了竹籃打水,上市目標變得遙遙無期。
除上市外,巨人教育內部也隱患重重。尹雄本人賦予巨人教育學科課程負責人過大的自主權,導致這些人輕而易舉便能“另起爐灶”。同時,巨人教育長期處于“夫妻店”模式而產生的糾紛,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內耗和團隊的不穩定。
近些年,將線下市場視作基本盤的巨人又遭遇來自線上教育的打擊,三次上市嘗試也均告失敗,曾經的先行者逐漸陷入掉隊危機。
2018年6月,經營狀況疲軟的巨人開始與精銳接觸。在談判過程中,張熙一度考慮放棄收購,但最終被尹雄以李書福收購沃爾沃的案例成功說服。
尹雄將張熙比作李書福,把巨人比作沃爾沃。“你看李書福收購沃爾沃多成功啊,現在到處是沃爾沃,價格也下來了,公司也盈利了。當時的沃爾沃還是虧損的,但巨人是盈利的。”
在被精銳收購后,尹雄全面退出巨人,將精力投入到二次創業的項目“龍杯App”中,他的巨人時代正式謝幕。
·2018年,尹雄(左)與張熙(中)兩代巨人教育掌舵者實現交接。
[page]
掙扎重生還是選擇破產?
比“教培鼻祖”新東方僅晚一年入場的巨人教育,見證了這個行業的興衰起落。
1984年12月26日,《國務院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頒布,出國熱開始醞釀。20世紀90年代,留學敲門磚托福、GRE或GAMT考試熱潮捧紅了一大批創業者。
此后20多年間,伴隨教改以及高校擴張等教育環境的變動,涌現出一大批因抓住契機而突出重圍的教培巨頭,例如迥異于傳統K12“補差”經營思路,以“培優”為主的學而思(前身為好未來)。2010年,學而思在紐交所上市,時年29歲的創始人張邦鑫成為彼時紐交所最年輕的敲鐘人。
·張邦鑫(左)和俞敏洪。
就在教培行業格局將定,幾大巨頭平分天下時,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又為局外人創造了闖入其中的缺口。2019年6月,主打線上教育的“跟誰學”宣布上市,上市當年其凈利潤便接近3億元。
2020年呼嘯而來的疫情,讓線上課程的搜索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再度引發了教培行業的狂歡。2020年9月淘寶教育發布的《暑期在線教育創新勢力榜》顯示,一批最受關注的K12機構在電商平臺售出課程的整體增長超過300%。
2020年,教培行業的整體融資金額超680億元,而在一年前該數字為418億元,這意味著僅2019年和2020年兩年該行業融資規模就超過了千億。
一派繁榮背后,畸態已現。
2019年,校外培訓機構總數達近60萬家峰值,2020年又新增40余萬家,注銷10余萬家,教培機構總數遠遠超過同期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量。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意見》指出,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嚴格控制資本涌入校外培訓機構。
《意見》發布的兩個交易日內,教育類上市公司的市值蒸發近2000億元。美國東部時間7月23日,新東方美股大跌54.22%,高途跌近63.26%,好未來跌70.76%。緊隨股價大跌的,是大規模的人員和部門裁撤,同時還有一大批教培機構倒閉。
巨變之下,教培行業原有格局被打破,舊的秩序和業態被重組。學科類校外培訓全面壓減的情況下,以體育培訓為代表的素質類培訓成為教培行業的新賽道。央視財經報道稱,藝術類培訓及體育運動類培訓相關企業在“雙減”政策發布后新增3.3萬余家,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9%。
猿輔導創始人李勇曾說:“一家公司的發展是與所處時代的雙人舞。”尹雄的巨人時代過去了,新的“巨人”們也在經歷不同程度的挑戰。教培行業從不寂寞,誰能跳好這支舞,誰就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