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style="outline: 0px;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color: rgb(34, 34, 34);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font-size:="" 16px;letter-spacing:="" 0.544px;text-align:="" center;white-space:="" normal;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visibility:="" visible;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莫迪沒有理由為了取悅善變的拜登,而去破壞自己和普京的穩定關系。”
作者:鄭敖天
編審:蘇睿 凌云
“美國沒有資格假裝自己是民主和人權的守護者,你們是最惡劣的暴徒!”近日,一段印度主持人狠懟美國學者的視頻在網絡上走紅。
在一檔辯論節目中,美國學者查爾斯·庫普坎要求印度在俄烏沖突上“不要做騎墻派”,印度主持人阿納布·戈斯瓦米被激怒,并反嗆道:“你在和印度打交道,(我們)是一個大國,不是你們的衛星國!”
·戈斯瓦米(中)和庫普坎(左)激辯現場。(視頻截圖)
無獨有偶,3月24日,印度英聯邦專員公署拒絕英國議會高級代表團訪印。這個由英國下議院議長率領的代表團本計劃游說印度在俄烏問題上改變立場,但在出發前最后一刻被印方拒之門外。
印度的反應,讓西方政客憤怒又迷惑:曾被拜登稱為“近親”的印度,為什么在俄烏沖突上和西方不同調了?
西方制裁,印度買油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印度始終拒絕加入西方制裁俄羅斯的行列。3月24日,印度石油公司還以優惠價格,從俄羅斯購買了300萬桶石油。
印度石油公司的這一決定讓西方政客無可奈何。在過去2個月里,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輪番要求印度在俄烏問題上與西方保持一致,但印度政府始終拒絕改變立場。
在3月21日印度和澳大利亞舉行的視頻會議上,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開門見山地表示,俄烏沖突令西方“非常擔憂”,想借此讓印度總理莫迪在俄烏沖突上做出符合西方期望的新表態。
·莫迪(右)正在與莫里森進行視頻會談。
出乎莫里森預料的是,在一個多小時的會議中,莫迪興致勃勃地和他從印澳貿易一路聊到板球聯賽,卻一字不提俄烏沖突,讓莫里森很是尷尬。
在俄烏沖突爆發后,莫迪先后與普京和澤連斯基通了電話。印方也在聯合國多次表示,希望雙方能停止敵對行為,回到談判軌道上來。然而在美國眼里,印度的這一表態遠不夠“政治正確”。
近年來,許多美國政客不斷吹捧美印的所謂“共同價值觀”,意圖把印度打造成南亞牽制中國的橋頭堡。但當印度在政治上沒有和美國亦步亦趨時,這些美國政客便露出了俯視印度的真面目。
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就在推特上公開批評印度在俄烏問題上的政策“短視而令人失望”,并聲稱印度此舉證明其“既沒準備好擔起一個主要強國應負的責任,也沒準備好成為一個美國的可靠盟友”。
·理查德·哈斯的推特截圖,以及印度網友的回復。
頤指氣使的哈斯激怒了很多印度人,一名印度網友在推特上評論道:“作為印度人,我們看到了西方是怎么‘支持’烏克蘭的。我們不會和你們一起冒險。”
與此同時,印度網民成了西方網絡上聲援俄羅斯的主力。3月初,印度網絡上陸續曝出印度留學生在烏波邊境遭到毆打和孤立的消息。在之后的短短幾天里,憤怒的印度網民就將“我與普京站在一起”的標簽刷上了推特的熱搜榜。
作為一名外國領導人,普京在印度的人氣,正折射了印俄兩國的密切關系。
“普京叔叔”
在印度,很多老百姓都親切地稱普京為“普京叔叔”。這是任何一個美國總統都沒能享受到的待遇。
2000年10月,當選俄羅斯總統不到一年的普京首次訪問印度,并與印度時任總理阿塔爾·瓦杰帕伊共同宣布建立“俄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當時的印度還在因1998年的核試驗而遭受西方國家制裁。普京的此次到訪,被很多印度人視為雪中送炭,也讓普京在印度的人氣飆升。
普京任內,俄羅斯的國際地位逐步恢復,在世界舞臺上也日趨活躍。這對一直渴望成為世界大國的印度來講,無疑起到了榜樣作用。
·2000年,普京訪印期間,與妻子游覽泰姬陵。
執政22年來,普京對印度進行了多次國事訪問,與印度領導人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2014年,莫迪當選印度總理。印度媒體認為,執政風格強硬的莫迪,在外交場合與普京很聊得來。
2016年,莫迪在圣彼得堡與普京會見。訪問期間,莫迪前往圣彼得堡郊外的彼斯卡廖夫公墓,吊唁了普京在列寧格勒圍城戰中夭折的哥哥維克多·普京。
維克多·普京夭折時年僅一歲,是在1942年納粹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圍困期間,因營養不良而死去的。
這個普京從未謀面的哥哥,是他心中永遠的痛。
在會談中,莫迪對普京說:“作為一個政治領袖,您和您的家庭為國家付出了巨大犧牲。您的哥哥是一個烈士。”
普京回復道:“我對您造訪彼斯卡廖夫公墓表示感謝。這里是一個對俄羅斯人民有著特別意義的地方。”
作為印度總理,莫迪對印俄關系一直有很高的期待。2021年與普京會晤時,莫迪如此評價兩國關系:“(印俄)兩國不僅實現了果斷的合作,也懂得特別注意對方的敏感點。”
從此次俄烏沖突中印度的立場來看,莫迪顯然看到了北約東擴對俄羅斯國家安全的威脅,并意識到這是俄羅斯的“敏感點”之一。
·普京與莫迪(右)親切握手。
視俄羅斯為“真朋友”
印度社會對俄羅斯的好感可以追溯到蘇聯時期。1961年,印度軍隊發動“勝利行動”,迫使占據印度果阿地區的葡萄牙殖民政府投降,結束了葡萄牙在印度次大陸數百年的殖民統治。
印度社會視此舉為從殖民者手中收復失地的正義戰爭,但西方國家卻視其為印度對葡萄牙領土的非法入侵,并在聯合國提出了要求印度從果阿撤軍的提案。
面對咄咄逼人的西方,作為常任理事國的蘇聯在關鍵時刻動用否決權駁回了西方國家的提案。印蘇關系就此大幅升溫。印度人開始視蘇聯為印度的“真朋友”。
·葡萄牙殖民者在印度果阿地區留下的教堂。
1971年,兩國簽署了《印蘇友好互助條約》,蘇聯開始全力幫助印度實現軍事和工業現代化。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依照蘇聯標準,建立了本國現代工業和軍事體系。這也讓印度對蘇聯產生了一定的經濟和技術依賴。而在蘇聯解體后,這種依賴就轉移到了蘇聯的主要繼承人:俄羅斯身上。
2000年12月,在普京的牽線搭橋下,俄方宣布向印度出口50架最先進的蘇30MKI戰斗機,并答應幫助印度在本國建設該型戰機的生產線。
2004年,印俄雙方再次達成協議,俄方將俄軍未完成的“戈爾什科夫元帥號”航空母艦出售給印度。
·“戈爾什科夫元帥號”航空母艦在接受改裝后加入印軍,改名“超日王號”。
2021年,俄前駐印大使伊萬申佐夫稱,印度武器裝備中有70%或來自俄羅斯或根據俄的許可證在印度生產。印度對俄羅斯武器的依賴可見一斑。
近年來,隨著印美關系的升溫,印度軍隊也開始購買美式裝備。一些美國政客便試圖說服印度在軍事上與俄羅斯脫鉤,并承諾美國能提供“更好的武器”。
然而,印度對美國的提議一直興趣寥寥。正如《印度時報》評論員桑尼·沙蘭所說,“在過去70年里,俄羅斯從未讓印度人失望。莫迪沒有理由為了取悅善變的拜登,而破壞自己和普京的穩定關系。”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