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黑人女副總統是一個“啟示”:這名13歲就參加社會斗爭的“鐵娘子”,或將使哥倫比亞走入新時代。
“反抗者掌權的時候到了!”
在6月19日的勝選儀式上,黑人女性弗朗西亞·馬爾克斯高舉拳頭,向臺下的支持者吶喊。她聲音洪亮渾厚、神情淡定、眼神倔強,卷曲的黑發高高攏起。臺下歡呼聲和掌聲不斷。
·競選中的馬爾克斯。
在日前舉行的哥倫比亞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中,同屬左翼“歷史公約聯盟”的馬爾克斯和古斯塔沃·佩特羅搭檔參選。
17歲就參加左翼游擊隊的佩特羅,以72萬票的優勢擊敗對手房地產大亨埃爾南德斯,當選哥倫比亞首位左翼總統。
39歲的馬爾克斯也同樣創造了歷史。她說:“我是16歲就生孩子的單身母親,曾為生計而當女傭。但今天,我成為哥倫比亞的第一位黑人副總統。”
·佩特羅(右三)和馬爾克斯(右一)正在慶祝勝選。
一生都在反抗的“村姑娘”
1981年12月,馬爾克斯出生在哥西南部考卡地區一個黑人礦工家庭。當地居住著25萬黑人,多為西班牙殖民者從非洲帶來的黑奴后代,以從事采礦業為主。
馬爾克斯受訪時回憶:“學校里的老師們告訴我,黑人是奴隸的后代。這在我心中埋下了反抗現實的種子。”
由于父母忙于生計,馬爾克斯童年跟著祖父母生活。祖父母家位于當地兩條河流間的一座山上,交通不便。作為“留守兒童”,她常到村里各類群眾活動“湊熱鬧”。
很長時間以來,有不少外來礦工到考卡地區的露天礦坑“淘金”,村民們與礦業資本家的矛盾、外來礦工與當地居民的沖突,無不在馬爾克斯幼小的心中留下印痕。
在這樣的環境下,馬爾克斯年紀輕輕就熱心為黑人社區爭權益,展現出勇氣和領導力。
·馬爾克斯在家鄉。
1994年,在未征得當地人同意的情況下,西班牙菲諾薩聯合集團擅自將考卡地區的河流干流引向其建設的水電站,導致當地居民飲水安全面臨威脅。
居民們集會抗議,剛上初中的馬爾克斯也站在抗議隊伍里。13歲的她帶頭用歌聲和舞蹈來表達反對意見。
16歲,馬爾克斯就生下了第一個孩子。為了生計,她不得不到幾公里外的金礦打工養家,后來又當清潔工和女傭謀生。
大學畢業后,她繼續走在保護環境、抗爭社會不公的道路上。
2009年,她帶著當地人與盎格魯黃金礦業公司交涉,要求該公司遵守環保規定,不得繼續污染當地水源。
礦業公司將馬爾克斯視為“眼中釘”。與其有勾結的黑手黨甚至向馬爾克斯發出了死亡威脅,逼得她逃離家園。
·年輕時的馬爾克斯。
盡管如此,馬爾克斯依然拒絕向惡勢力妥協。
2014年,為了抗議一家礦業公司沿河采礦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她帶領80名黑人女性,從亞馬遜省向首都波哥大徒步前進。參加游行的婦女戴著代表其民族血統的頭巾,這場游行又被稱為“頭巾游行”。
一路上,馬爾克斯向沿途居民宣傳礦業公司在哥倫比亞的“罪惡”。非法采礦造成的環境和社會問題,引起了全國上下的廣泛關注。
在“頭巾游行”21天后,哥倫比亞當局終于向這名不屈不撓的“鐵娘子”妥協。安全部隊開始驅逐盤踞在當地的黑手黨勢力,拆除了礦業公司安裝的非法采礦設備,第二年又成立了首個打擊非法采礦的國家工作隊。
·游行中的馬爾克斯。
為黑人爭取土地權益、反對跨國礦業公司“入侵”、推廣農業技術教育……在這些活動中展露頭角的馬爾克斯,逐漸成為拉美“新左派”的領軍人物之一。
“馬爾克斯,你瘋了嗎?”
2020年,馬爾克斯覺得自己從政的時機成熟了。然而,當她第一次在故鄉胸有成竹地宣布自己要從政時,父老鄉親們都認為她在做白日夢。很多人問她:“馬爾克斯,你瘋了嗎?”
自1810年獨立以來,哥倫比亞的軍政界一直被名門望族壟斷。黑人和原住民幾乎沒有參政機會,各方面均飽受不公正對待。
1986年,進步組織“愛國聯盟”進入哥倫比亞國會,但很快遭到毒販、地方豪強與外部勢力的聯合絞殺。短短幾年里,其旗下的國會議員幾乎被全部暗殺。
向來不畏強權的馬爾克斯,顯然已經對政壇的艱險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為了競選,她甚至提前把自己的兩個孩子秘密送到了國外,以避免遭到本國政治對手的迫害。
作為哥倫比亞首個參選副總統的黑人女性,出身貧寒、毫無政治背景的馬爾克斯難免遭到許多攻擊和質疑。有人公開嘲笑她是“金剛猩猩”,也有人認為她缺乏制定政策的經驗。
對此,她的競選搭檔佩特羅曾公開表態說:“馬爾克斯是一個在物質上貧寒,精神上卻極為富裕的人。一些哥倫比亞人顯然還不習慣看到貧苦出身的人參政。”
馬爾克斯自己也無懼質疑,堅持為普通民眾發聲。她在公開演講中重點討論殖民主義、種族正義等話題,發誓要為這個國家的“無名小卒”而戰,成為了哥倫比亞政壇的一股“新風”。
“如果不反抗丑惡,那我們就要對自己經歷的不幸負有責任。我是強權惡勢力的受害者,從小就努力讓自己活得有尊嚴。這一信念貫穿至今。否則,這個國家將令我們感到羞恥。”馬爾克斯在競選期間的發言,引發了不少底層人的共鳴。
哥倫比亞學者奧爾加·貢薩雷斯分析稱,近年,哥倫比亞人積聚了許多對統治階層的不滿。馬爾克斯的出現,將許多被政治精英們遺忘的話題帶回到了前臺。
此外,相對于執掌哥倫比亞多年的政治精英,馬爾克斯親民和藹的形象贏得了許多選民的心。而她有勇有謀的個人奮斗歷程,更令許多青年人視為偶像。這些因素都促成了她的勝選。
·關于馬爾克斯勝選的電視報道。
“鐵娘子”開啟新時代
自獨立以來,哥倫比亞政壇一直是由富有的白人男性主導。馬爾克斯的當選,顯然徹底打破了哥倫比亞的傳統政治模式。
她成為副總統,使得該地區的進步人士和民權活動人士興奮不已。“馬爾克斯的成功競選十分具有歷史意義,幾年前,這是不可想象的。”黑人哥倫比亞活動家雅西拉·邦多說,“以后我們也許有機會看到更多的黑人女性進入政界。”
·馬爾克斯的競選海報。
不過,作為一名職業社會活動家,馬爾克斯人生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為了權利而“斗爭”,在民選職位上缺乏政治經驗。善于斗爭的她是否也善于建設,是縈繞在部分哥倫比亞人心中的疑問和顧慮。
哥倫比亞政治觀察家塞爾吉奧·古茲曼預判,“村姑娘”馬爾克斯上位后,將推動出臺系列政策,以促進哥倫比亞城鄉鴻溝的彌合。
馬爾克斯自己則曾公開強調,解決全國饑餓問題、幫扶貧窮脆弱的底層民眾,將是自己從政后的“優先事項”。
不少哥倫比亞人認為,首位黑人女副總統是一個“啟示”。這名13歲就參加社會斗爭、不懼與荷槍實彈的強權組織對峙的“鐵娘子”,或將使哥倫比亞走入一個新的時代。(馮璐 鄭敖天)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睿 凌云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