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添上了、墻面重新粉刷了、小區車位增加了、進出道路更平了……如今,成都市青白江區不少老舊小區環境煥然一新,“改”出了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如何啟動老舊片區有機更新、實現老舊小區分類提升?青白江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五年,要讓社區發展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社會參與活力充分激發,居民生活環境有效改善,社區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宜人宜居智慧智能的幸福美好公園社區。”
實施成片連片更新
構建“15分鐘公服圈”
未來五年,青白江區將加快實施城廂天府文化古鎮、老工業基地(含多個更新單元)等2個成片更新項目,提升街區和建筑設計感、品質感和標識性,整體營造可進入、可體驗、可消費的生活場景。逐年推進全區老工業基地和城廂鎮等區域的9個老舊片區有機更新。全面構建“15分鐘公共服務圈”,完善老舊片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等“8類18項”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實施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文保單位和工業遺產等保護利用,推動歷史建筑、工業遺產有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持續打造青白江特色街區,推進市政老舊排水管網病害治理。
今年,青白江區將加快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項目收尾,統籌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推動老舊片區商業服務業提檔升級,啟動首批2個鄰里人家建設,發展社區連鎖店10個,培育特色小店10家,新增歷史建筑修繕點位2處。實施建設社區綠道50條,推進小游園、微綠地建設2個。實施“兩拆一增”點位整治41處,背街小巷環境品質提升6條。
分類更新改造
提升老舊小區硬設施軟環境
未來五年,青白江區將結合老舊片區有機更新,統籌推進片區及周邊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打造一批老舊小區改造典型示范項目。力爭三年內完成增設電梯30臺以上,確保符合條件且居民達成一致意見的老舊小區(單元)增設電梯應裝盡裝。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同步建立完善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推動老舊小區長效管理與社區發展治理有機融合。推進物業服務全覆蓋,鼓勵引進大型優質企業整體承接物業服務,帶動周邊老舊小區物業水平,提升物業服務品質。
今年,青白江區將打造老舊小區改造典型示范項目不少于1個,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示范小區(院落)不少于1個,引導創建園林式居住小區2個。按照“先自治后整治”原則,分類實施15個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完善提升,推進小區環境整治和綠化改造提升,同步建立老舊小區管理長效機制。推進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10臺以上。
健全治理服務體系
建設幸福美好社區
未來五年,青白江將優化便民服務供給,大力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實現親民化改造全覆蓋,推動便民服務線上線下集成,拓展智慧養老、醫療康養、物業服務、智能配送等社區智慧應用場景,大力發展社區商業,推動政務服務、生活服務、志愿服務在社區綜合體集成供給,推進社區服務功能設施全覆蓋。聚焦社區居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家門口”小微公共空間,實施“針灸式、精細化”的城市更新策略。健全老舊社區治理機制,健全“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體系,深化社區協商議事機制,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積極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支持居民依據興趣愛好、特色專長和服務需求成立自組織。
今年,青白江區將推進老舊社區發展治理與建設同步提升,結合片區有機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同步推進社區發展治理,試點推進“信托制”物業服務模式。深化社區協商議事機制,推動成立業主大會、院委會等小區自治組織及各類自組織。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大力發展社區商業,不斷優化老舊社區服務供給。持續推進老舊社區“微更新”,建立共商共建機制,搭建公共交流平臺,積極引導各方力量參與社區“微更新”,實施社區微更新項目15個。
2017年以來,青白江區實施了建區以來最大規模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改善了一大批群眾的生活環境,也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市民觀察員劉萬暢認為,拆遷這種單一粗獷的城市更新改造模式已不適應當前“十四五”發展形勢。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的方式更能增進城市內涵,理清城市發展脈絡,激發城市發展活力。
“城市有機更新應提前做好規劃,注重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要與老舊小區改造相結合,處理好部分老百姓當前急需的生活環境改善提升問題,發動多方參與,共同推動城市形象和群眾的幸福美好生活再上一個臺階。”劉萬暢說道。(文/圖 李之茵)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