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張燕,天津人,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南開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現任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上海市長寧區第十六屆、十七屆人大代表。
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張燕
今年是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的第五個年頭,也是日本兄弟工業株式會社(以下簡稱兄弟集團)參展的第五個年頭。
每一年的展區,兄弟集團都布置得格外用心,今年也不例外——圍繞“兄弟有‘印’力”這個主題,設計了八個區域,分別展示了激光噴墨一體機、標簽打印機、工業縫紉機、家用縫紉機等一系列經典產品。其中,可以“按需打印,按頁付費”的彩色噴墨多功能一體機、能夠便捷打印藝術鎏金字體的燙金機,再加上現場的互動游戲,吸引了許多觀眾駐足體驗。
Brother位于4.1A3-02的主展臺
“我們是進博會的老粉絲了。”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張燕對《環球人物》記者說,“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可以接觸到方方面面的用戶,有利于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對外講述兄弟集團的中國故事,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全球辦公用品行業,兄弟集團是一家老字號,其創始人安井兼吉從修理縫紉機起家,隨著時代的發展,公司業務逐漸拓展到打印設備:1971年,兄弟集團開始銷售世界最早的針式打印機;1987年開始銷售傳真機和激光打印機;1995年研發出兄弟歷史上第一臺激光多功能一體機,集打印、傳真、復印、掃描于一體,一經推出就在全球獲得了巨大成功;2005年,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到今天已構筑起覆蓋中國各大區域的銷售網絡,本土化程度不斷提高。
多米諾產品、可打印長達1.2m的噴墨機、第一個通關互動游戲的觀眾
到明年5月,張燕在兄弟集團的工作時間便滿20年了。
遙想2003年,她從日本留學歸來,應聘進入兄弟集團在上海的辦事處工作。兩年后,兄弟(中國)正式注冊成立。之后十幾年間,張燕從基層員工一步步晉升到領導崗位。她坦言,當初并未想到能有如今的成績,“公司在不斷幫我成長,不斷開發自身潛力”。
進博會上,張燕(前右)代表Brother進行重要接待
成長,這正是她20年前選擇回國的原因。
“從女性職業發展的角度說,中國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不甘心做個全職太太,所以選擇了回國,而且很堅定地選擇了上海。”
張燕是天津人,卻沒有選擇北方大城市的舒適圈。她更喜歡多元化的上海,“這種包容性、國際范兒,是其他城市很難比擬的”。
過去20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為跨國公司、外資企業提供了巨大而開放的市場。兄弟集團對于這個市場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在去年提出的“2030愿景”中,兄弟集團為未來10年的發展做出了具體規劃,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將中國市場作為戰略核心。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也暗藏著新的市場機遇。
“這幾年居家網課增多了,中國家庭對于打印機的認知度越來越高,需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我們加大了針對家庭用戶的產品研發和推廣。此外,年輕用戶的需求越來越豐富,我們會更加貼近他們的消費心理,設計讓他們‘一見鐘情’的產品,提高用戶體驗。”張燕說。
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尹炳新(右)、藝高高創始人兼首席藝術官曹啟泰先生(左)共同為新品揭幕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中國用戶的消費習慣、購買決策方式都發生了改變,兄弟(中國)因此加大了數字化轉型、數字化營銷的力度,以求更快速和精準地了解用戶需求、完善用戶體驗。
除了硬實力,軟實力的提升同樣重要。作為一家國際化較早的日本企業,兄弟集團的企業文化是比較開放的,努力為員工提供更多的跨國培養、跨國交流機會,營造更為國際化、包容性強的職場環境。
“集團總部鼓勵日本員工學中文、到中國常駐,如果會中文的話,會是職場晉升的一個很大的加分項。”張燕說,“現在,兄弟(中國)的日本員工大部分都會講中文。有意思的是,有時我們怕他們聽不懂,就說一些日語和英文,他們卻喜歡用中文回答,工作郵件也主動用中文來寫。這讓中國員工覺得很親切,無形中拉近了彼此的關系。”
2022年恰好是中日建交50周年。對于兩國的關系,張燕表示很樂觀,尤其是企業界和民間交流。
“我希望中日友好,通過更多的合作交流推進兩國經濟發展。在這方面,希望媒體能夠更加公正、客觀地傳播信息。我相信,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機遇。”
張燕是上海市長寧區人大代表,她認為無論哪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政界還是商界,都應該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進博首日Brother展臺全部工作人員合影
“作為在中國發展的日本企業,促進中日之間的友好和交流,是兄弟(中國)義不容辭的責任。”張燕說。采訪結束時,她告訴記者,兄弟(中國)已經簽訂了參加第六屆進博會的合同,對于明年,她信心滿滿。(記者 尹潔)
本文圖片由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