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心態,我們能行。”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這個冬天,我們的生活迎來了新變化。
與此同時,作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我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直面奧密克戎。
“求問,真實陽性患者的體驗是什么?”
近日,《環球人物》記者在多個社交平臺看到“求”此類分享貼的用戶。由于未知,他們表露出復雜的情緒。
評論區內,又能看到網友們彼此分享經驗、打氣鼓勵:“感染后發現沒有想象中可怕。”“保持好心態,我們能行。”
為此,記者找到了親歷奧密克戎感染的康復者。他們中有打工人、網課學生,有孕媽,也有上到83歲老人下到3歲小孩都感染的大家庭。通過“過來人”的經歷,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理性、從容地應對未知。
需提醒的是,感染后的表現因人而異,本文受訪者的情況不能代表所有人。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全家老小都‘中招’”
醫學研究生在讀,河北保定,家人感染
我們全家老小幾乎都“中招”了。
兩周前,我爸爸接到了核酸混管陽性的通知。同天,我叔叔在家抗原自測陽性。叔叔一家三口同住,我堂妹第二天也自測陽性。那時,堂妹已經有了明顯的癥狀,發熱、乏力、渾身酸痛,發熱最高到39.4度。不過她燒了兩天就沒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和他們同住的嬸嬸嚴格執行了分餐、分屋隔離,出現在客廳一類場所時,也一定會佩戴N95口罩。目前,嬸嬸未感染。
大概十天前,姥姥突然打電話跟我說,自己好像感冒了。同一天,我收到了家里人抗原陽性的消息。他們曾不戴口罩接觸過,我懷疑姥姥也感染了。果然,最后她和姥爺的抗原都是陽性。
我姥姥今年77歲了,姥爺83歲。他們住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抗原陽性后就不和外人接觸了。他們的癥狀很輕,主要表現為乏力、咳嗽、流鼻涕、頭皮發緊、輕微畏寒,沒有胸悶氣短。
因為沒有高熱,他們沒去醫院,也拒絕讓我們護理。每天按時吃藥、休息,大概5天就轉陰了。
我姥姥有糖尿病。姥爺身體也不是很好,有肺栓塞,還做過結腸切除手術。但兩位老人都接種了三針疫苗。
我姥姥出現癥狀的當天,姑姑也檢測出了抗原陽性。姑姑和我家一起吃過飯。然后,我剛滿3歲的女兒也出現了癥狀,開始是腸胃不適,然后發高燒,基本都在39度到40度。
她吃退燒藥能退燒,但4個小時左右又會燒起來,只能反復吃退燒藥,持續了大概30個小時。
我女兒沒接種過疫苗,出現癥狀后只吃了抗病毒的小兒藥物和退燒藥。發燒過后,她開始咳嗽,有痰。然后,家里同住的人也都陸續出現癥狀,基本是發熱、頭痛、腰痛、渾身酸痛,都是靠退燒藥和各種中成藥挺過來的。
從感染到現在,許多人問我們有沒有后遺癥。我身邊的人基本都感染過了,目前都沒有表現出后遺癥。確診后,我們也不再對感染這件事感到恐慌,現在已經恢復了正常生活。
大家之前都以為新冠病毒是洪水猛獸,就我們自己的經歷來看,感染了其實也沒有那么可怕,會難受2-3天。
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我想提醒大家,反復高燒時千萬不要硬挺著,不降燒有可能會心慌心悸,一定要保護好心臟,及時服用退燒藥。
三年來,我配合疫情防控隔離過多次,最長的一回居家了14天??粗嚓P政策一步步調整優化,我真的很開心,人們總要正常生活。
我女兒是2019年12月出生的。這三年,我只帶她坐飛機外出過一次。希望以后能多帶她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繪本里的沙灘陽光,紀錄片里的沙漠戈壁。
“孕媽一定要保持好心態”
28周孕婦,北京朝陽區,30歲
在對門鄰居被拉走后,我很快就發現自己“陽”了。
很不巧,“隊友”那幾天因為做手術不在家。12月2日,在我抗原自測陽性時,家里只有我一個人。
我很快讓自己冷靜下來。其實在前一天我就發燒了,體溫接近38度。中醫建議我吃VC退燒,多喝熱水。每半小時吃2粒、大約吃4次后,我的體溫就降到了36.8度。
可那時我的抗原是陰性的,我就以為自己只是著涼了。直到確診后,我就趕緊再次咨詢了中醫。因為在孕期,擔心吃藥有風險,他建議我先持續補充蛋白質,同時繼續吃VC和多喝熱水,通過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
我看到網上有很多說孕媽可以吃的藥,但是建議孕媽們還是要先咨詢醫生,不要輕易按照網上的說法用藥。
作為孕媽,感染后最擔心的還是孩子。尤其是我在發熱的時候,一個人很慌。害怕對娃有影響,我總是忍不住聽聽胎心,害怕娃動得少,怕娃缺氧。
后來醫生說,在沒有吃藥的情況下,對腹中的寶寶沒有什么影響,我才放心了些。發熱一定要爭取快速退熱、多喝水,同時也要正常吃飯,增加高蛋白食物。如果醫生有建議的藥物,就遵醫囑來。
我個人認為,孕婦作為特殊群體,感染后一定不要過度擔心。要保持好的心情,這樣才會對寶寶好。
自己經歷一遍后,感覺這個病毒像是一個程序,每天都有不同的癥狀。從發熱、咽喉痛、鼻塞有痰、到痰逐漸淡化、再到鼻塞弱化,我的每個癥狀每隔一天就切換了。
我恢復得比較快,只過6天就轉陰了。過程中沒有特別乏力的癥狀,食欲也沒有受到影響。但是轉陰后出現味覺和嗅覺的弱化,在2天后也逐步恢復了。
所以,孕媽們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態。未來,我們還要繼續和寶寶一起提升自身免疫力,做好防護。
“可以從容講出這段經歷了”
高二學生,重慶江北區,17歲
11月13日,受疫情影響,我返家開始上網課。
本來能回家還挺開心,沒想到,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媽媽核酸混陽的消息。之后,社區人員上門給媽媽做抗原,就確認她“中招”了。
雖然有心理準備,但媽媽很焦慮,倒不是因為身體原因,當時,她的癥狀只是頭痛、流鼻涕、后背發涼。她是擔心我。
又過了兩天,媽媽被接去方艙。出門時,她打電話提醒我,千萬不要出來,照顧好自己。那一刻,我還不知道自己要面對什么。
19日,我作為密接人員被送去隔離酒店。其實我那時也有一些癥狀:頭痛和咳嗽。所以除了衣服和課本外,我還帶上了感冒藥和退燒藥。
果然,在隔離的第三天,我被告知前一天的核酸陽性。然后,癥狀也變得明顯了——頭痛得厲害,還伴有嘔吐感,接著就發燒了。
而且,我發現感染后的癥狀存在反復的跡象??赡苣阋挥X醒來沒事了,但幾個小時后又出現。我大概是八、九天后才感覺徹底好了,不再反復。
我媽的癥狀和我差不多,甚至比我恢復得還快,五六天就轉陰了。
值得一提的是,“多喝熱水”這平平無奇的幾個字,真的蠻有用的。這期間我只請過一個下午的假,只有一個頭痛劇烈的下午難以忍受,其余時間都能正常上課。
班上沒幾個人知道我“陽”的事。坦白說,我當時也不想告訴別人,會有點擔心大家異樣的眼光、議論的聲音。
但現在我們已經打消這種顧慮。我媽最近常和親人朋友打電話,傳授經驗。我也可以從容地講出這段經歷了。
不經歷這“一戰”,我還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比想象中強大,也是一段特別的青春回憶吧。
接下來,我的任務是專心學習,期待在高考結束后,能來一場痛快的自由行。我已經很多年沒去旅行了。
“加油,打工人”
上班族,北京朝陽區,27歲
半個月前,因為合租的同住人員感染,我也“中招”了。我們平時經常一起吃飯、聊天,知道她“陽”了后,我就知道自己肯定不遠了。合租人員一起感染有一個“好處”,就是還能互相照應一下,不至于一個人孤單面對。
我該有的癥狀全都經歷了:發熱、嗓子像吞刀片一樣疼、肌肉酸痛、咳嗽、鼻塞。主要是頭兩天比較煎熬,晚上會睡不著,其余時間就接近普通感冒了。
我個人比較控制吃藥,除了退燒藥以外,幾乎沒有吃其它藥。我基本上六天就轉陰了,目前沒有感覺到什么后遺癥。
以前看到疫情確診的病例數時,我也蠻擔心自己會成為其中一個數字。畢竟作為一個“北漂”打工人,接觸的人員繁多,擔心感染后會連累整個公司,影響工作?,F在相關政策調整了,就減輕了很多心理負擔。
我覺得,從今以后,大家會日漸科學、理性、自然地面對新冠本身及其帶來的影響。我最近把自己的自愈經歷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也是為了讓那些曾和我一樣焦慮的人能夠放寬心態,并且不覺得孤單。
現在我已經復工了,又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加油,打工人!
專家:老百姓要理性儲存藥物
在當前形勢下,如何看待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影響?老百姓要注意什么?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在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時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力雖強,但致死率低,病毒存在于上呼吸道,不像最早期感染肺部。此外,我們進行了大量疫苗接種,人體免疫能力大大提高。因此,我國疫情防控措施在三年后總的趨向調整是必要的。
當前保護重點人群是關鍵。國家衛健委近日發布了《新冠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工作方案》(下稱方案)。老年人、嬰幼兒、孕產婦都是三級服務對象?,F在的趨勢是居家隔離,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加強醫聯體的工作。
社區服務中心、基層衛生機構在過去幾年安排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核酸檢測工作上,而未來一旦需要臨床治療,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方案出臺后,我想對基層服務也是一種加強引導,有助于更好地在職責分工、服務水平、藥物儲備等方面提升。
老百姓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理性地儲存藥物。因為很多藥還是有臨床副作用的,所以最好是在醫生建議下正確用藥。
真正治療新冠的用藥其實并不需要老百姓掌握,到了醫院后,醫生會根據你的病情來開處方藥。一般情況下,尤其是年輕人,用一些降熱藥就基本夠了,一定不要亂用藥。
至于新冠后遺癥,這個還需要更多臨床研究結果,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尚沒有最后的結論,老百姓也無需過度擔憂。
另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專家表示,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后,人體形成的免疫力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奧密克戎可能快速變異出新的亞分支,出現較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康復者不能完全避免二次感染。
不過,國外有統計數據顯示,感染過奧密克戎,不管有無癥狀,3至6個月內二次感染的概率相當低,多數人在相當長時間內不會重復感染奧密克戎。
對于個人來說,疫情期間最好的辦法仍是落實好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衛生、保持社交距離等,并積極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降低感染風險。(付玉梅)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