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明出身窮苦,
發跡后曾因內幕交易被罰。
近日,一則處罰公告再次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魚躍醫療”)拉入公眾視野。這家因疫情“扶搖直上”的醫療設備公司,陷入了一片口水中。
2023年1月30日,魚躍醫療因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哄抬醫療器械價格,被有關部門罰款270萬元。
此前3年,魚躍醫療背后的吳光明、吳群父子,通過醫療器械賺得盆滿缽滿,但如今魚躍醫療似乎也陷入了業績下滑的怪圈。
畢竟,疫情總會過去,風也不會一直吹下去。
惡意漲價?
去年底,有網友發現,魚躍血氧儀的價格悄悄翻了3倍,之前魚躍官網“88購物節”賣94元的產品,12月底漲到了299元。
然而,魚躍引發的爭議不止于此。之后,又有用戶爆料,稱自己購買的魚躍血氧儀都已經發貨至家門口了,卻被魚躍要了回去,理由是“發錯型號”。
網友質疑,魚躍血氧儀正在漲價期,此時選擇性發貨、突然私自將貨召回,有為了追求更高利益而“毀約”的嫌疑。
·魚躍血氧儀
2022年12月27日,魚躍醫療董秘辦工作人員回應了爭議,表示產品本身沒有漲價,“價格由商家自行制定”。一天后,魚躍醫療一名工作人員回復消費者,表示“沒有惡意漲價,因為原材料漲價,我們一直賣300元左右”。
簡單來說,魚躍的意思是“官方價一直是300元左右,之所以有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買過魚躍血氧儀,一方面是因為自己曾做活動‘讓利’,再則是有下游商家愿意虧本賣”。
至于后來血氧儀從100元、200元漲價至300元,魚躍表示那并不是漲價,而是“讓利活動結束,回歸原本價格”。關于“私自召回”,魚躍也進行了回應:“是因為臨時幫忙的同事發錯貨,以及同事處理不當,導致部分消費者本來應該及時收到貨,又得再次等待發貨。”
然而,一名山東的藥房經營者告訴《環球人物》記者,2022年12月時,魚躍血氧儀的進價就已經達到300元,往日平均進價為140元左右。“聽說魚躍被罰之后,給供貨商的價格也便宜了不少。”
2023年1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帶隊對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銷售血氧儀的價格行為進行了調查。1月17日,江蘇省鎮江市市場監管局對魚躍醫療涉嫌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正式立案。
經查,2022年11月,魚躍某款血氧儀的價格的入庫平均成本價為43.8元/臺,一個月后漲到了64.4元/臺。然而,12月,魚躍銷售給其子公司江蘇魚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血氧儀的平均價格為231.78元/臺。
鎮江市市場監管局認為,自2022年12月開始,魚躍醫療利用市場供需緊張狀況,大幅度提高該產品銷售價格,平均銷售價格環比上漲了131.78%,銷售價格上漲幅度明顯高于成本增長幅度,推動了血氧儀市場價格過快、過高上漲,擾亂市場價格秩序。
2023年1月30日,魚躍被有關部門罰款270萬元。
調查結果一出,新華社《半月談》將魚躍的行為稱為“趁疫打劫”,號召對其“嚴格懲治”;《北京日報》則說魚躍“見利忘義”;人民財評則對魚躍表示:“請勿‘逾越’生命底線!”
資本高手也栽了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兩年,魚躍醫療營收超過130億元,比之前三年的總和還高。
鳳凰網質疑道,吳光明父子這是“吃了疫情的‘紅利’”?
吳光明是魚躍醫療的創始人,兒子吳群則是目前魚躍的掌門人。
吳光明出身窮苦,白手起家,發跡后曾因內幕交易被罰。
1962年,吳光明出生在江蘇丹陽一個漁民家庭,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學,成了那個年代的天之驕子。
畢業后,他進入一家紡織廠工作,從事設備維修工作。但沒過多久,這家紡織廠就倒閉了。
1984年,22歲的吳光明意識到打工沒有出路,于是便聯合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做起了醫用注射器等設備的“倒賣”生意。
雖然吳光明的第一次創業以與合伙人不歡而散告終,但這次經歷讓他看到了醫療產業中的機會,以及改革開放的巨大紅利。
1998年,吳光明注冊、創辦了江蘇魚躍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這就是魚躍醫療的前身。
彼時,國內市場上的醫療器械多數以進口產品為主,吳光明國產醫療器械的創業之路注定不易。一開始,他只能從代理醫療設備開始,批發聽診器、血壓計等設備。那時,全國范圍內,都留下了吳光明推銷魚躍醫療器械的身影。
因為注重售后服務,吳光明在幾年時間內便有了不錯的口碑,魚躍也逐漸在業內站穩了腳跟。
10年之后,吳光明成功帶領魚躍在深圳上市。這次IPO也成了他生命中的又一轉折點。
·吳光明
認識到資本的力量后,吳光明帶領魚躍大踏步走上了并購之路。目前,魚躍集團旗下除了魚躍醫療這家上市公司,還擁有80余家子公司,以及意大利百勝等10余個著名品牌。
通過并購,吳光明的財富在幾年內瘋狂增長。2020年8月,吳光明家族以27.5億美元身家名列福布斯中國醫療健康富豪TOP50榜第28位。
但是,2017年,深交所發審監管部前副總監馮小樹被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該案竟意外牽連到了吳光明。
此前,通過生意合伙人,吳光明結識了馮小樹。2007年,魚躍醫療上市前一年,吳光明曾以調整股權結構和歸還親友2000萬元借款為名,做了4筆交易。其中一筆的交易對象是當時剛剛成立不久的深圳世方聯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方聯”),而這家公司背后的實際操控人正是馮小樹。
通過這筆交易,吳光明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向世方聯轉讓了總價600萬元的股權。2008年魚躍上市后的幾年,世方聯這筆投資僅600萬元的交易,最終變成了3.58億元的收入。此后,吳光明還通過其他手法,完成了數筆“內幕交易”。
2018年7月,中國證監會針對吳光明作出處罰,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919.10萬元,并處以2777.29萬元罰款,罰沒合計約3696萬元。
2019年4月起,吳光明隱身幕后,先后將魚躍醫療的CEO、董事長職務交給兒子吳群。
吳公子的雄心
吳群畢業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碩士學歷。2019年,他32歲。這個年紀接任董事長,他意氣風發。
2020年魚躍的年會上,吳群喊出了“2025年目標為進入醫療器械行業全球30強,并為魚躍醫療喊出了百億營收、千億市值”的目標,具體辦法是“全面掌控魚躍醫療的全球化戰略、自主研發和商業模式創新,并開啟了魚躍醫療C端化、年輕化、數字化的新征程”。
但吳群的雄心,市場似乎并不買賬。
2019年,魚躍的制氧機和呼吸機產品積壓庫存,嚴重拖累了公司業績。不過隨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上述產品成為搶手貨,“救了吳群和魚躍”一命。而吳家父子“發國難財”的質疑也來源于此。
好景不長,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魚躍并沒有在吳群的帶領下迎來突破。
2022年前三季度,魚躍的凈利率跌至22%,營收額也同比下滑3.7%。《財經》認為:“若不趁2022年年底沖一波業績,魚躍醫療全年財務數據將不會那么好看。”
不過,市場發現吳群的薪資略顯豐厚。財報披露,吳群薪酬為636.8萬元。隨后,魚躍回應這是“年薪+績效”的總薪酬。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魚躍醫療雖為行業龍頭,但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卻“存在感”不算太強,產品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家用醫療器械領域,壁壘不高、行業已呈紅海競爭。從長遠看,因技術含量、競爭門檻不高,一旦疫情因素消逝,其未來勢必面臨行業分流。
如今,護城河并不算深的魚躍,在行業內已陷入了白刃戰。也許,接下來的日子里,踏踏實實革新產品,才是讓魚躍走出泥潭的方式。若指望“漲價大法”,恐怕只能飲鴆止渴。(作者:隋坤)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