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支持烏克蘭的道德基礎已搖搖欲墜。
美國政府最近做出決定,將向烏克蘭提供殺傷性武器集束彈藥,其理由是烏克蘭已經快要“彈盡糧絕”,而集束彈藥很可能是幫助烏克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武器。
但此舉不僅引來美國盟友英國、德國、加拿大、新西蘭的反對聲,還引發了美國國內許多民眾的批評。
集束彈藥的原理是,當一枚彈藥被發射出去,會在空中分解,里面裝載的數十到數百顆小型炸彈會散落到各處。
其爭議性主要在于兩點:一是它的攻擊范圍不明確,在打擊軍事目標的同時也可能炸毀民用設施;二是很多掉落的小型炸彈會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爆炸條件而變成啞彈,之后多年可能都不會被發現,這對平民安全是巨大隱患,貽害無窮。因此,全球超過100個國家承諾禁止生產和使用集束彈藥。
歷史上,納粹德國是第一個使用集束彈藥的國家,但用這種彈藥殺害平民最多的則是美國。
越南戰爭期間,為封鎖老撾南部的越共補給線,美軍在老撾投下了2.7億枚集束彈藥,其中近1/3沒有爆炸。直到今天,老撾還經常有平民被美軍當年投下的啞彈炸死炸傷。
此外,美軍在伊拉克、科威特、塞爾維亞、科索沃、阿富汗等國家和地區也都使用過集束彈藥。
美國一直頑固地相信集束彈藥的威懾力,盡管血債累累卻從未考慮過放棄,至于人道主義則向來不顧忌。
諷刺的是,白宮一年前還聲稱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集束彈藥“可能會犯下戰爭罪”。可見美國政府眼里的戰爭罪是雙標的,其他國家用是犯罪,自己用卻沒事。
不過,或許是感到輿論壓力太大了,以前根本不屑于解釋的美國這次編了幾條理由狡辯了一番,說自己家的集束彈藥質量好、啞彈率低,對平民的傷害小。
然而這種說法完全站不住腳,因為美國的集束彈藥壓根不是新生產的,而是20年前的存貨。之所以積壓了這么多,原因之一就是啞彈率很高,當年美國覺得面子上掛不住才封存起來。
看來現在美軍想清庫存,或者不想出血本,所以臉也不要了。
·2023年7月,一名男子在老撾首都萬象“義肢與矯形合作事業”展館里觀看模擬美軍散布集束彈藥的展品。(圖源:新華社)
事實一再證明,美國經常在人權方面追求下限、在利益方面追求上限。
對美國來說,戰爭是一門生意,它從來不會做出力不討好的事,很多看起來荒謬的行為,實際上都是經過精心算計的。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這才是美國的本質。
眾所周知,美國及其盟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數百億美元軍事援助、數百萬發彈藥,烏軍卻仍未實現其宣稱的“春季大反攻”。
即使烏軍大規模使用美國提供的集束彈藥,俄羅斯也會以牙還牙,因為和美國一樣,俄羅斯也沒有加入禁止生產和使用集束彈藥的相關公約。
這樣一來,除了讓俄烏沖突更加慘烈、讓更多軍人和平民死于非命外,局勢大概率不會發生改變。
面對俄烏沖突,歐洲受到的影響比美國大得多,掌握的話語權卻比美國小得多,但在集束彈藥問題上,美國的幾個歐洲盟友難得硬氣了一把,公開表示了反對。
事實上,西方世界支持烏克蘭的道德基礎已搖搖欲墜,而美國的一意孤行很可能使其徹底崩塌。
總監制:呂 鴻
監 制:張建魁
主 編:許陳靜
編 審: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