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鳴)近日,美食紀錄片《鮮生史》在 CCTV-9 紀錄頻道播出,聚焦魯迅、蘇軾、曹雪芹、白居易四位文學大家與美食之間的故事。片中以史料和作品為據,展現人物和食物的奇妙互動,可把熒幕前的觀眾給 " 饞哭了 "。先生們執著于美食的趣事,帶來的反差萌,更是讓人忍俊不禁。
【魯迅】
難忘家鄉之味,看完牙醫買甜食獎勵自己
提起魯迅,最容易讓人想起的便是他那首詩《自嘲》。"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表達了他作為一名斗士的氣概。但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吃貨,愿為美食下一番功夫。
△魚圓
△醉蝦
紀錄片《鮮生史》中介紹道,在魯迅大量以故鄉生活和以故鄉為故事背景的創作中,醉蝦提到了 7 次,而各種關于魚的文字,多達 248 處。魚干、糟魚、熏魚、魚圓 …… 魯迅先生的家鄉——浙江紹興與魚有關的美食,輪番在片中呈現,刺激人的胃口。除此之外,茴香豆、干菜、醬鴨等浙江特色食物,都是魯迅難忘的家鄉之味。
△甜食
魯迅還是個愛吃甜食的人。據記載,魯迅先生吃過的零食點心,種類繁多,包括糖餌、檸檬糖、甘蕉糖、柚子糖、叮叮糖、葡萄干、羊羹、蛋糕等,光聽名字就知道,先生的嘴巴沒怎么閑著。因為嗜甜,他夜里偷吃搽口瘡的柿霜 " 方糖 ",還解釋稱生口瘡的時候不多,不如趁新鮮吃掉。
甜食吃多了對牙齒不好,所以魯迅也得看牙醫。據統計,1912 年至 1935 年,魯迅在這 23 年中看牙、醫牙 75 次,但看完牙醫后,又會悄悄買甜食獎勵自己。" 餅餌一元 "" 餅干三匣 "…… 結果,魯迅在 49 歲的時候,口中最后的 5 枚牙齒也因病壞而拔掉了。
【蘇軾】
一路被貶一路吃," 樂天派 " 留下東坡系列
同樣懷念家鄉之味的,還有美食家蘇軾。在蘇軾全部存世作品中,涉及食材、食品、食事之作,總計 1212 篇,與吃有關的詩有 50 多首。全國各地,冠以 " 東坡 " 之名的菜肴有 60 多道。可以說,蘇軾是當之無愧的 " 文界老饕 "。
四川眉山人蘇軾,自 21 歲離家參加科考后,一生沒能再回家。官路坎坷的他,是十足的 " 樂天派 ",一路被貶、一路吃。
" 元修云:使孔北海見,當復云吾家菜耶?因謂之元修菜。" 蘇軾被貶至黃州時,同鄉好友巢元修給他帶來了家鄉野菜。" 豆莢圓且小,槐芽細而豐。" 這種野菜,也因蘇軾而得名 " 元修菜 ",時至今日,依舊是眉山人餐桌上的菜肴。
除了懷念家鄉之味,蘇軾還因地制宜,發明了很多新菜式。"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這是他在《豬肉頌》里記載的文火燉豬肉的方法,也就是名菜——東坡肉的由來。再加上東坡肘子、東坡魚 …… 東坡系列流傳至今。
△烤羊脊肉
60 歲,蘇軾被貶至嶺南惠州,沒錢只能購買邊角料——羊脊骨來吃,發明了烤羊脊肉。62 歲,蘇軾來到了一生被貶經歷的最后一站——海南儋州,不僅大膽嘗試了長相怪異的生蠔,還愛上了兒子親手做的玉糝羹。
【曹雪芹】
愛吃鴨舌!帶你打卡 " 紅樓 " 美食名場面
" 為什么南京人是吃鴨子的骨灰級玩家?"5 月 7 日,紀錄片《鮮生史》里對于南京人偏愛鴨子的展現,成功登上微博熱搜榜。鹽水鴨、烤鴨、鹵鴨、鴨血粉絲、公母鴨湯、八寶葫蘆鴨 …… 南京一帶飼養、食用鴨子的風氣,在清朝便已形成。如今," 斬只鴨子 " 更是南京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酒釀清蒸鴨子、鴨子肉粥、鵝掌鴨信,從大菜到主食,再到下酒小食,金陵人曹雪芹自然對這個問題有發言權。在自己的作品《紅樓夢》中,曹雪芹借寶玉之口,表達了自己對鴨貨的喜愛," 寶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鵝掌鴨信。薛姨媽聽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來與他嘗 ……"
△晴雯包
除了鴨子,《紅樓夢》中還有很多美食名場面,120 回共記敘美食 186 種。老蚌懷珠、晴雯包(豆腐皮包子)等 " 紅樓菜 ",被淮揚菜大廚們做得精致又地道。
當然,曹雪芹對吃的情懷,不止體現在《紅樓夢》中。他還有一本叫《斯園膏脂摘錄》的書,專門記載烹飪技藝,收錄了從咸菜魚肉到香露糖糕等各種食物的做法。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紀錄片《鮮生史》中,還將展現曹雪芹隨家人一起遷回北京后,令他難忘的美食記憶。
此外,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也將分享自己的食單。54 歲那年自請外放至蘇州的他,品嘗了哪些當地美食?他的詩作《偶吟》中提及的 " 莼菜 " 究竟為何物?都將在紀錄片中一一揭曉。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