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一年之計在于春。在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積極履職、參政議政,為更好實現我國今年乃至更長期的目標任務建言獻策。對此,央廣網策劃推出《央廣時評·真抓實干》系列評論,聚焦重點議題,共同探討高質量發展之路。
“吃不愁、穿不愁,還得有閑錢去旅游!”全國兩會上文旅部相關負責人的這句話,生動道出了當下旅游在大眾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旅游正從單純觀光向多元體驗轉變,以“文旅+百業”的跨界互動不斷創新場景、重構業態,激發出更多消費潛力。
福建泉州,游客競相體驗“簪花圍”
在貴州,活力四射的“村超”單場上座人數超過6萬,“村BA”“村排”也火爆出圈;在泉州,“簪花插滿鬢,笑靨如花開”的簪花圍和仿古妝帶火旅拍產業;在潮汕,“又老又潮”的英歌舞燃動海內外,從民俗公益演出開始試水演藝經濟……不知不覺間,文旅早已和很多行業生發出花樣繁多的密切聯系。
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春節長假我國出游人數達到4.7億人次,旅游花費超6300億元;去年全年國內出游48.9億人次,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4913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3.3%和140.3%。顯而易見,旅游業的火爆對于拉動內需、促進就業、活躍市場、提振信心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詩”和“遠方”為代表的文化與旅游,實實在在關聯著經濟發展。從行業自身特點來看,文旅產業鏈條長、上下游聯動性強,帶動受益面廣。以湖南張家界為例,當地開發的24條生態文化旅游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輻射22個鄉鎮的205個村,直接和間接帶動6萬余人實現就業。
雪后張家界的瓊樓玉宇
從各地實踐來看,去年以“旅游30條”為代表的文旅政策接續出臺,給這一行業帶來極大利好。文旅+商業、文旅+農業、文旅+工業、文旅+體育、文旅+康養、文旅+研學、文旅+AI……隨著社會分工和垂類市場的細化、專業化,各地在不斷拓展文旅業態的邊緣,使之與其他業態跨界融合,產生1+1+1>3的聚合效應,從而大大提升了市場消費能力和消費體驗,呈現出“人財兩旺”的大好勢頭。譬如,“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在多地上演,航天發射將原本游客罕至的冷門目的地直接變成“網紅城市”。
海南文昌,游客們熱情等待火箭發射
從市場需求來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已經不滿足于在家吃飽、穿好,越來越向往“詩和遠方”。各行各業的高質量發展直接激發大眾高品質的文旅消費需求,這種高品質需求反過來也催生出更加優質高效的產品服務供給,從而形成行業良性循環,推動各地文旅業“花活”不斷、出圈出彩的持續繁榮。
作為新的消費增長點,“文娛旅游”已經明確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與火爆的市場需求相比,我們此時更應清醒地看到,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市場規范化水平乃至優化營商環境等軟硬件方面,我們還有很多文章可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文旅業廣大從業者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用更具想象力、創新力的“花活”吸引和留住更多游客,不斷滿足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