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吳主任的醫術,簡直不擺了!”每當聽到眼科患者對自己的贊揚,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主任吳燕都會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更加堅定了她把病人當親人的信念。
從學醫那天開始,吳燕就立志做一個人民群眾喜愛的好醫生。2009年7月,吳燕從西南醫科大學眼科研究生畢業后,就來到了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15年來,她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成長為眼科主任,由她帶領的眼科,建成了一支強大的醫療團隊,開展多項眼科手術和治療,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輻射轄區居民和對口援建的巴塘人民。如今,吳燕還擁有四川省康復醫學會眼科分會常務委員、中西醫結合學會眼與全身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等多種身份。
一路走來,吳燕就像攀上了一座座高峰,克服了許多困難,看到了許多風景,也收獲了許多甜蜜的果實。
業精于勤
吳燕的老家在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鄉下。很小的時候,因醫療條件的限制,吳燕的弟弟妹妹都因生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而夭折了。從那時開始,吳燕就決心好好學習,長大了當醫生。
考大學的時候,吳燕填報的院校和專業都是醫學院校。走進大學校門,吳燕就像一塊海綿,不停地吸取知識的養分。剛到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時,院內還沒有專門的眼科,眼科與耳鼻喉科在一個科室。吳燕的到來,充實了醫院的眼科人才隊伍。吳燕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盡力擴大眼科治療項目。同時,虛心向同行學習,掌握新技術新技能,不斷積累經驗。
常言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眼科臨床專業,也是一樣,對醫生的理論、動手能力、悟性要求都很高。一名合格的眼科醫生的成長,至少需要5到10年的磨礪,而成為一名成熟的白內障手術醫生,則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做上千例手術。成長太慢、周期太長,對許多眼科醫生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吳燕頂住壓力,多次外出學習交流,提升業務能力。
2017年,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的眼科與耳鼻喉科分離。因業績突出、技術過硬,當時還是主治醫師的吳燕挑起了眼科的大梁,擔任第一任眼科主任。
擔任眼科主任后,吳燕帶領全科醫務人員,申請了義眼臺植入、眼底手術及眼底激光、飛秒激光治療、ICL植入術等10多項新技術和新項目。新近申請了新技術玻璃體切除手術用于治療黃斑前膜、視網膜脫落、增殖期糖網等復雜眼底病患者。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積累,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建立起一支由12名眼科醫生和3名技師,以及12名護理人員組成的強大醫療團隊,開展了白內障乳化吸除術、翼狀胬肉切除術、青光眼手術、眼瞼手術、眼眶手術、干眼治療和玻璃體切除等一系列眼科手術及治療。
由吳燕主持的成都市級科研項目《青光眼患者的免疫學表征》于2023年順利結題,發表論文10多篇。
成績突出的吳燕多次被評為醫院先進個人,前不久又獲評雙流區2023“十大”最美奮斗者。
愛留患者
把病人當親人,是吳燕的一貫做法。“患者把健康的希望都交給了我們,我們沒有理由不全力以赴。”吳燕說。
2018年春夏之交,吳燕接待了一個特殊的患者。這個患者是五保戶,已經60多歲,住在敬老院里。一個聾啞人,長年生活在黑暗之中,無法與人交流。吳燕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制定全身麻醉的手術方案,對患者其中一只眼做了白內障手術。當天夜里,患者偷偷揭開紗布,看見了燈光,留下了激動的淚水。第一次手術成功后,吳燕又及時安排了第二次手術,讓這位聾啞人終于走進了光明世界。這位聾啞人見到吳燕,激動得“啊啊”直叫,雙手不約而同地豎起了大拇指。
給患者解除疾苦,是吳燕最大的心愿。吳燕精湛的醫術,吸引了大批患者前來就診。幾乎每周,吳燕都要上手術臺。最多的時候,一天做了37臺手術。這對身體是一大考驗。“不怕,我還年輕。”吳燕說。其實,她有時也挺不住,但看到那么多的患者重見光明,成就感滿滿的,更鼓起了她要多為患者服務的信心。
遇到不理解的患者,吳燕總是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直到滿意為止。2020年,吳燕接待了一名要求評殘的患者。患者看不見東西已有10年了,多次到權威的醫療機構檢查,醫生都說不能做手術。按照要求,評殘必須先做白內障手術。經過一番檢查,吳燕覺得可以做手術。患者不信,言語十分激動,就連陪同的家屬也不友善。
吳燕一邊安撫患者,一邊耐心地解釋政策,終于讓患者放下了思想包袱。經過吳燕的精心手術和治療,患者的視力達到了0.6。這可把患者高興壞了,回到所在的小區,連辦了幾天酒席,以示慶賀。后來,患者又專門給吳燕送來了大紅的錦旗,表示感謝。
情暖巴塘
雙流對口援建巴塘后,吳燕的足跡也留在了巴塘。
巴塘縣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海拔高、紫外線強、山高坡陡,許多藏民得了病因當地醫療條件差,無法進行有效治療,喪失了勞動能力,常年生活在黑暗之中。雙流區對口援建巴塘縣后,吳燕所在的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也被列入援建單位之一。
2023年7月,按照組織安排,吳燕帶隊來到巴塘縣。吳燕與其他醫務人員不同程度出現了缺氧、高反、失眠等多種狀況。短暫適應后,團隊便開始走訪農牧民。許多農牧民不會說漢話,只會講藏語。吳燕與他們連比帶猜,了解到巴塘縣沒有專門的眼科及病房,也缺乏必要的設施設備。
一天,吳燕來到夏邛鎮一家藏民家走訪,她發現這家的經濟條件不錯,便問雙目失明的70歲患者,為啥不到外面去治療。患者說:“我都這把年紀了,翻不過海子山啊,出去可能就回不來了。”老人的話,深深地刺痛了吳燕的心,她決心用自己的專業盡力為農牧民解除痛苦。
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吳燕迅速制定了一套針對高原地區白內障患者的篩查和治療方案,利用從雙流帶去的手術設備,在巴塘實施了白內障乳化吸除術、翼狀胬肉切除術、干眼治療等6項新技術新項目。從7月到9月,吳燕相繼為240多名白內障患者進行了手術和治療,最多的一天手術量達17臺。手術后,夏邛鎮那位70多歲的患者終于重見光明,一家人專程給吳燕及眼科團隊送去了錦旗和哈達表示感謝。
患者為吳燕(右二)及眼科團隊送上錦旗
在巴塘的兩個月里,吳燕親自帶教巴塘縣的眼科醫生,從眼科學基礎到手術操作技巧等進行手把手地培訓,為的是給巴塘留下一支帶不走的眼科隊伍。
回到雙流后,吳燕依舊牽掛巴塘,她向醫院領導建議,促成了巴塘與醫院通過開通綠色轉診通道和電話、網絡遠程指導會診的方式,服務巴塘人民。現已接診治療巴塘轉診病人數十人。(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