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9月29日,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迎國慶·海歸新僑交流會”在四川成都東湖公園“海歸科學家交流中心”舉行。
成都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龐文中出席會議并致辭,成都大學原校長、教授、博導王清遠等多位僑界專家出席會議并交流所從事領域的最新發展情況。
龐文中在致辭中表示,成都市僑聯將持續推動“創業中華·僑智鏈企”行動計劃,抓住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兩條主線,以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邏輯,竭力為僑界人才發揮才華提供廣闊舞臺。他談道,市僑聯正積極構建海歸新僑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整合、鏈接海內外優質服務資源,打造更多具有成都特色的新僑創新創業基地,為新僑人才團隊創新創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希望僑界朋友們攜起手來,以“海歸科學家交流中心”為跨界交流平臺,產學研結合推動建圈強鏈,為成都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僑界力量。
全國歸僑先進個人、成都大學原校長王清遠感慨,作為有著法國、美國和日本三段留學經歷并擔任了10年大學校長的莘莘學子,他無比感恩祖國的恩情和培養,“改革開放政策給予我們獲得海外留學深造的機會,是黨的海歸政策讓我們回國擔當重任并讓我們有機會回饋祖國、服務人民。如今,自己仍可以集中精力從事新材料科研工作,尤其是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培養年輕人,為成都的國際交流和人才引育貢獻力量。”
四川省建筑設計院首席專家、省人大常委、省科協常委、省土木建筑學會理事長李純認為,作為建筑設計專業人士可以用好政府授予的工作室,繼續在建筑新材料、城鄉融合和國際合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成都宇虹智翔無人機董事長葉貴德結合留美回國參與國家重要航空項目取得優異成就的經歷,表示要借助新落地的無人機公司平臺,重新創業,加強與在座科學家合作,為成都低空經濟發展再立新功。
中聯信通董事長、電子科大教授、博導、成都中廣電泛應用產業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羅蕾說,中國在汽車領域軟件方面已處于世界一流水平,成都作為軟件名城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與科學家們一起努力,共同提高成都智能網聯發展水平。
如何以科研為抓手,加強交叉學科交流?如何瞄準需求,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國際合作?如何圍繞國家在產業領域的彎道超車、攻關“卡脖子”技術、為成都產業建圈強鏈多做貢獻?成都明途科技副總裁周波,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電子科技大學僑聯副主席張冀,四川鈞慧生物科技首席科學家、華西神經疾病研究所副所長鐘治暉和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教授曾慶川等人分別介紹了各自崗位的業務情況,并提出相關建議。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與會者對“海歸科學家交流中心”成為海歸新僑的“智慧港灣”、“賦能平臺”和“藝術天地”予以期待,希望在成都僑聯指導下、在多位海歸科學家的引領下,開創海歸新僑科創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