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老古食品有限公司廠區環境優美。
福建大老古食品有限公司,是福建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領頭人是仙游縣工商聯合會副會長鄭新岳,被譽稱仙游”皮蛋大王”。
鄭新岳是仙游大濟烏石村人,1972年8月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是家中長子。由于父親身體欠佳,鄭新岳十幾歲便開始分擔家庭重任。
上世紀80年代后期,仙游鐘山禽蛋養殖業紅火。鄭新岳和家人商量之后,籌借第一筆資金5萬元,在鐘山辦起禽蛋加工廠,開始創業。由于山區交通不便制約發展,幾年后鄭新岳將工廠遷到大濟烏石工業區,購地建立新的生產基地,努力拓展禽蛋加工業,于1998年創辦福建大老古食品有限公司。
福建大老古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新岳。
萬事開頭難。企業創辦初期,由于缺乏銷售經驗,銷路一時很不景氣。可是,鄭新岳并不灰心喪氣。上世紀90年代,莆田地區工廠不多,他和朋友常常跑到三明、永安等地推銷產品。不僅如此,為了讓產品被消費者認可,鄭新岳還把公司蛋制品拿到廣交會,免費提供給會場的商家展銷。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在鄭新岳的不懈努力下,公司的銷路終于打開了。
在我國傳統皮蛋加工工藝中,存在“鉛超標”難題,這也是鄭新岳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則“湖北無鉛松花蛋”的消息,吸引了他的目光,鄭新岳立即乘車前往湖北,花大價錢買下了專利權,自此,“大老古”成為福建省第一家無鉛松花蛋加工企業。
企業雖有了生產專利,但品牌建設也不能落下。鄭新岳在傳統工藝技術基礎上,科學更新配方,打造出無鉛松花皮蛋“爽得霸”和紅心咸蛋“牧童”兩大拳頭品牌產品,拓展食品市場滿足顧客需求。
而今,“大老古”經過二十多年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主營蛋鴨養殖、蛋制品、米制品和豆制品加工。回望來路,鄭新岳說離不開企業的“四步棋”:
第一步棋——1999年建立養鴨基地。鄭新岳介紹,公司采取了“企業+農戶連基地”經營模式,以公司為龍頭,實行“六個統一”管理,即:統一供種、統一養殖標準、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品牌、統一價格。全面推行生產專業化、養殖標準化、產品綠色化、銷售市場化,管理現代化“五化”管理模式,堅持從龍頭抓質量,抓效益,建立健全禽蛋加工產前產中產后的質量管理體系。經過十年的不斷充實完善,公司在2009年通過HACC22000質量體系認證,并獲得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稱號。
福建大老古食品有限公司車間流水線。
第二步棋——嚴把產品質量關。為提高勞動生產力,“大老古”引進了國內先進設備:蛋品分選機、洗蛋機及全自動真空包裝機、供干箱等新設備。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重視科技創新,積極引進和開發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同時,緊抓員工的技能培訓,增強愛崗敬業的意識,實行獎優罰劣的考評機制,將質量第一落實在崗位上。
第三步棋——將產品從國內市場推向國際市場。“大老古”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企業經營策略,跳出傳統的“作坊式”生產模式,引進現代食品加工技術和管理、營銷模式,賦予蛋制品加工以全新的概念,即“安全,營養、美味”,將其從農貿市場推向超市大賣場,從國內市場推向國際市場。鄭新岳談道,公司帶動當地養鴨戶飼養蛋鴨,發展了蛋鴨養殖基地和蛋品加工基地,形成了“以市場牽龍頭、以龍頭帶基地”的發展格局,既保證了公司蛋品生產有充足的原料來源,也推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既幫助了養鴨戶走上了致富路,也提高了企業的自身競爭力。
第四步棋——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健全營銷服務系統,以優質的售后服務態度使公司品牌在消費群中深入人心。鄭新岳說,如今,“大老古”成功打通了國內外市場,產品遠銷菲律賓、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多個國家。“大老古”不僅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較廣泛的銷售份額,產品在國內市場也十分暢銷,在福建、黑龍江、遼寧、江蘇、河北、浙江、山西、新疆、上海、河南、海南等地均有銷售。
截止2024年,“大老古”手握實用新型專利23個,主營的“牧童”系列產品連續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和福建省著名商標。近十年以來,企業先后獲得“全國鄉鎮企業創名牌重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HACCP認證證書”“福建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福建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福建省城市副食品調控基地”“福建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百強”“福建省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福建省科技型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
福建大老古食品有限公司榮譽墻一側。
致富不忘報答桑梓,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鄭新岳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模范作用,為家鄉公益事業貢獻力量,十余年來共扶助社會貧困學生和孤寡老人220人次。
一路走來,鄭新岳的事業越來越紅火,也擁有了多重身份——榮登2020年9月份“福建省好人榜”,當選為莆田市第七、八屆人大代表,成為莆田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還被仙游縣政府授予了“仙游縣十佳致富能手”稱號。
2024年,“仙游皮蛋”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作為“仙游皮蛋”的主要生產經營單位,“大老古”使命在肩,將進一步擦亮“仙游皮蛋”金字招牌。(文/圖 陳祖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