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新華網主辦的第八屆綠色發展論壇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成果展在北京舉行,四川成都青白江區榮獲“優化政務(投資)環境優秀城市”稱號。同時,青白江區《營商新環境 “青”松辦成事高能級創建國際化營商環境標桿城區》案例入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典范案例匯編(2022)》。
多張國家級名片帶來新機遇
一天24小時,青白江在發生什么?進出港國際班列達8列,進出的國際貿易貨物上千噸……在班列的汽笛聲中,青白江緊抓每一次發展的機會。
作為最早在成都國際鐵路港從事紅酒跨境電商的人之一,石蕤峰坦言:“我剛出去留學那年,中歐班列(成渝)才開通,每周兩三班,貨品也不多。”從法國留學歸來再到如今布局外貿,他表示自己被青白江的發展速度“驚呆了!”
回國后,石蕤峰來到青白江,短短幾年時間,通過中歐班列,經他手賣出的紅酒,實現了從0到50萬瓶的跨越。不僅是石蕤峰,近5年,這里人才凈流入達6.3萬人。
放進時間的顯微鏡,青白江的“變臉”逐漸清晰:這里首先是一座生態宜居的城市,繼而變成眾多人向往的機遇之城。
為何這么說?就在2天前,國家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八部門共同作出決定,在全國增設29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青白江區成為此次增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中四川唯一入選區域。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繼10月11日獲批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以來,1個月內青白江區獲得的第二塊國家級“牌子”。
不僅如此,作為中歐班列(成渝)始發地之一,在一趟趟班列的往返中,青白江地區生產總值連跨4個百億級臺階,先后收獲國家級經開區、自貿區、綜保區、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等多張國家級名片。
港口與鐵路為青白江帶來了貿易的繁榮。全區進出口貿易實現快速增長,其中進口貿易更是爆發式增長。2022年1-9月,全區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208.5億元,其中,進口貿易額43億元,同比增長85.5%,形成了以整車貿易、跨境電商等為特色的進口貿易產業鏈。
這是一個個市場主體“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主動作為,更是對“機遇之城”的最好詮釋。
政務服務跑出“加速度”
在成都金屬云商總部及區域中心項目負責人張晗看來,青白江的政務服務,就一個字——“快”!
張晗所在的成都金屬云商總部及區域中心項目,是四川省重點項目。項目建成后,年鋼材吞吐量達430萬噸。“5天辦5證,簡直神速啊!”張晗口中的“5天辦5證”是項目取得土地后,辦理開工前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首次登記、建設用地規劃許可等5個證照,審批時間僅用了5個工作日。
對于“青白江速度”,玉湖環球食品供應鏈中國西部基地項目負責人王駿,同樣深有感觸。僅用7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從啟動項目報征到交地的全過程,還一次性拿到了不動產權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實現了“交地即交證”。
作為國際貿易港口城市,“青白江速度”不僅體現在建設項目審批上,也體現在國際貿易的改革創新上。作為我國自貿區中唯一以鐵路樞紐為核心獨立成片的片區,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設立五年來,這片“國家試驗田”已碩果累累,108項改革措施卓有成效,其中15項獲國家部委認可或推廣。
全國率先創建“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簽智能輔助管理系統”、推進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正是在一項項創新舉措的支撐下,成都國際鐵路港快速騰飛起來。
全國首列“鐵路快通”中老班列(圖片由青白江區委宣傳部提供)
通關的快慢,也決定著貨物的流通速度。以今年5月10日,全國首列采用進境“鐵路快通”新模式的中老班列順利抵達成都國際鐵路港為例。進出口企業可在火車未入境前提前辦理“快速通關”手續,入境后無需停留口岸另行申報并辦理轉關手續,可直接運輸至目的地海關辦理清關手續,在該模式下萬象—成都的中老鐵路貨物整體平均通關時間至少壓縮24小時以上。
一項項改革促進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這里安家落戶,一座新興港口城市正在加快崛起。
“青松辦”讓生活更加美好
11月2日,曾阿姨滿意地從青白江區大彎街道卿家灣社區瀚城國際“青松辦”便民服務驛站走出來,沒想到只花了幾分鐘就在自己居住的小區里辦好了養老認證。

卿家灣社區瀚城國際“青松辦”便民服務驛站(圖片由青白江區委宣傳部提供)
“在我們老家要去村上辦!”曾阿姨今年來青白江幫子女帶孫子,社保生存認證過期后,她就沒有再收到養老金,因為疫情又無法立即趕回老家,而“青松辦”便民服務驛站“輕松”解決了她的難題。
讓便民服務驛站“開”在居民小區里,同時下放水電氣繳費、養老資格認證等75個高頻政務事項,這只是青白江立足便利化,持續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的縮影。
相關負責人介紹道,2021年,青白江區以入選四川省鎮村便民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試點區為契機,構建起“1+2+7+83+N”政務服務體系,大彎街道等5個鎮(街道)獲評首批省級“示范便民服務中心”,大彎街道北新社區等47個村(社區)獲評首批省級“示范便民服務室”,村(社區)、鎮(街道)可辦事項達到98個、221個,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街道)”。
當前,青白江區持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方便企業群眾辦事,探索創新數字化政務地圖場景應用,打造集查、看、問、辦、約、管為一體“政務第一站”服務,在剛結束的第三屆數字四川創新大賽(2022)智慧政務總決賽上,作為兩個基層政務機構選送案例之一榮獲優秀獎。青白江區還建成“青松辦”智慧政務平臺,實現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92%“不見面”審批、63%“馬上辦”,案例入選“全國區縣政府網站‘十佳’優秀創新案例”。
青白江區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目光,不僅僅局限在自己的行政區域內。進一個大廳,既能實現“跨市通辦”,還能實現“跨省通辦”。在四川全省率先與德陽廣漢市、重慶江北區合作,探索出線上線下結合、全程網辦+聯審聯辦的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模式。此后又與新都區、金堂縣以及廣漢市簽訂《“金青新廣”政務服務同城化合作協議》,拓展跨區域通辦合作領域。
相關負責人談道,此后,青白江將不斷擴大朋友圈。截至目前,已與山東、云南等18個省市區建立合作,實現區級權限事項117個“跨省通辦”、135個西南地區通辦、221個“川渝通辦”、300個“成德眉資通辦”,累計辦理事項超14000件,滿意率達100%。(羅冬梅)